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尽管心律失常的治疗已获得明显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早期诊断率低、患者知晓率低、药物治疗不规范等问题。为普及和推广心律失常相关的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案,提升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中国房颤中心、中国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共同主办的“律动中国——心律失常药物规范化治疗培训项目”已开展多年,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与支持。2021年,培训工作将继续前行,持续惠及百城千县。4月17日,心律失常药物规范化培训项目暨病例分享交流会在武汉顺利举行,多位专家结合临床实例分享了复杂性心律失常的诊疗方案,帮助临床一线医生拓展诊疗思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心律失常是心血管领域中十分值得注意的一类疾病,部分心律失常可使患者猝死,因此加强对心律失常的防治至关重要。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患者的基本治疗手段,希望大家能够借助心律失常药物规范化培训项目,认真交流药物治疗的经验和体会。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在心律失常防治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2019年“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中包含的通络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可以有效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期待未来临床能够更加关注中医药在心律失常领域的作用,也期待能够研发出更多有效的中药,供临床选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周千星教授分享了一例CRTD术后频发室早的病例。该例患者78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II度(2:1)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ST-T异常。患者心率40次/分,EF<30%,心功能Ⅱ级。为改善患者心功能、纠正房室传导阻滞,并控制室早,为患者行CRTD置入,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参松养心胶囊,患者病情控制良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沈波教授在点评时指出,该例患者同时存在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较为棘手。在进行CRTD置入后,患者心功能和传导阻滞得到了明显改善。对于心律失常,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参松养心胶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证明参松养心胶囊与西药联用能够有效治疗心律失常。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黄茵教授分享的病例是一例56岁患者,主诉为“心悸、胸闷痛4年余,再发伴气促1天”。既往患者有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史,因频发室早、室速置入ICD。此次入院患者心室率140次/分,血压89/64 mmHg,24小时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左室下游离壁起源),占全天心搏75.7%,心脏彩超示LVEF 36%,左心、右房扩大,二尖瓣重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左室壁心尖部室壁瘤。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频发室早、持续性室速不能有效控制,且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心衰症状进行性加重。为患者行“室速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参松养心胶囊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并有效逆转了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了心脏性猝死风险。
黄茵教授认为,参松养心胶囊是唯一兼具多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的中成药,可用于治疗冠心病伴室早、器质性室早,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获多个权威指南推荐,是治疗室早安全有效的“调律”之药。
恩施州中心医院陈超教授点评,该例患者病情严重,在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达到了“力挽狂澜”的治疗效果。该例患者经射频消融术,症状显著改善,此后通过β受体阻滞剂+参松养心胶囊有效维持节律。目前,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具有临床研究数据支持,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芦颜美教授分享的患者74岁,间断心慌、胸闷10余年,加重1月。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短阵房速、频发多形室早,室早14306个,室早负荷超过15%。同时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阻肺(中度)等疾病。计划行射频消融术,但因连续两次进手术室均未见室早发作,被迫取消,改用药物减轻患者症状。对于室早,基于指南选用参松养心胶囊。出院后3、6个月复查,患者室早个数明显减少,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改善。
芦颜美教授在总结病例时指出,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安全性而非有效性,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起效快,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对于合并肺部严重疾病的患者,参松养心胶囊相对β受体阻滞剂具有更广泛的适应证;同时对于合并器质性/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疗效显著,且不会引起心率减慢副作用。
武汉市第三医院祝芬教授点评,在临床中常会遇到高龄的心律失常患者合并有慢阻肺等疾病,临床治疗面临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多重困难。该例高龄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在有效干预患者原发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联合祖国医学药物参松养心胶囊获得了让人惊喜的效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媚教授介绍了一例冠心病合并室早的病例。患者男性,83岁,间断活动后胸闷心慌半年,加重一个月。经全面检查后诊断为频发室早,偶发房早,高血压(3级),冠心病 PCI术后。治疗前患者平均心率71bpm,室性早搏总数4065个,多源多型。行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效果良好。复诊时平均心率63pbm,室性早搏总数251个。
杨媚教授介绍,参松养心胶囊同时具有多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参松养心胶囊可逆转心肌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并改善能量代谢和内皮细胞功能。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早患者,可以显著降低24h室早次数。该例冠心病合并室早患者,经β受体阻滞剂+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改善了临床症状。
鄂州市中心医院徐广教授点评,该例高龄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项指标良好。参松养心胶囊经过多年基础、临床研究探索,获得了坚实的证据,为其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吕慧霞教授带来的病例为一例43岁男性患者,因胸闷、气短5天,加重1天就诊。患者心率95次/分,血压110/89 mmhg,NT-proBNP 5876 ng/L。心脏彩超示LV 68 mm,LVEF 0.27,左心大,二尖瓣返流(中度),三尖瓣返流(轻度),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总心搏数101032个,平均心率 72 bpm,室早总数4303个。综合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返流(中度)、心衰、心功能IV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低钾血症,肝功能受损。患者通过心衰医联体双向转诊体系进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考虑到患者频发室早,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吕教授指出,参松养心胶囊不仅仅是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合并心衰的患者,其还具有改善心肌重构的效应。因此,对于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通过这一病例看到了参松养心胶囊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吕教授还强调,对于心肌病诊疗,明确病因非常重要。对该患者,通过追问病史,发现其有猝死家族史,同时进行基因检测发现风险位点——TTN突变,随后进行家系验证发现患者两个女儿均存在致病基因,大女儿左房、左室扩大,后续也进行了规范治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姚述远教授点评,该例患者心肌病病因明确及家系验证的过程十分值得临床医生学习和借鉴。此外,心衰医联体双向转诊体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北部战区总医院李红帅教授报告的是一例93岁男性患者,因“间断胸闷、气短6年,乏力2年”来院。入院诊断为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偶发多源室早。患者既往有持续性房颤、陈旧性心肌梗死、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多年。CHA2DS2-VASC评分5分。在规范抗凝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经多次治疗心律不齐反复发作,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辅助维持窦律,目前7个月无房颤发作,心功能无明显恶化。
李红帅教授指出,多项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能有效控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是2018年《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中唯一推荐的中成药,疗效好,安全性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靖教授点评,该例高龄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在经过规范化治疗后,一个月内恢复窦性心律,后期通过β受体阻滞剂和参松养心胶囊有效维持,取得了良好疗效。参松养心胶囊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获得了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能够有效防治心律失常。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育教授分享的病例为一例因房颤就诊的66岁男性患者,冠脉CT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前降支(LAD)中远段钙化伴轻度狭窄;心电图提示房颤;经食道超声检查示LAD 45mm。诊断为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CHADS2-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3分。行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控制血压,参松养心胶囊预防房颤复发,患者疾病控制良好。刘育教授指出,房颤转复后长期维持窦律是目前的临床难点,特别是持续性房颤,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不足。参松养心胶囊有助于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的窦律维持,安全性良好。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周纬教授点评,临床中,由于心律失常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胺碘酮对于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并不适用。参松养心胶囊安全性良好,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良好选择之一。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海涛教授分享了一例射频消融后维持窦律的病例。患者男性,76岁,阵发性房颤。CHADS2-VASC 评分5分,HAS-BLED评分4分。入院心电图检查示房颤伴偶发室早,平均心率80次/分;心脏超声示双房大,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行左心耳封堵术+射频消融术,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普罗帕酮+参松养心胶囊。45天后超声复查后停用抗凝治疗,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普罗帕酮+参松养心胶囊,维持至术后6个月。
武汉市第五医院郭璠教授点评,该例患者具有高卒中风险,选择左心耳封堵术+射频消融术,以及后期规范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得以缓解。该病例为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既往西药治疗心律失常副作用多,患者依从性较差,传统中医凭借其安全性成为临床的新选择。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赵立卓教授分享的患者为一例女性,68岁,主诉“胸闷、气短一年加重伴心悸、咳嗽三天”。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房颤)、心功能Ⅳ级。同时患者还患有社区获得性肺炎和低氧血症。该患者心衰伴心律失常,因此禁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因此,在规范抗凝、降脂、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住院10天,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血压、心率及呼吸状态平稳,房颤消失,恢复窦律。赵立卓教授在回顾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理论及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指出,这一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早搏,防治房颤,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周纬教授点评,房颤与心衰一直是临床中亟待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未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消融及各类药物的应用,能够让房颤治疗有进一步的进展和突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