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9年4月26日,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上发布了2019版CSCO系列指南,自2016年CSCO发布首版指南以来,“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的CSCO系列指南受到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现已成为临床医生日常工作重要的参考书籍。今日肿瘤特别推出《2019 CSCO系列指南专家解读》视频,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指南更新要点,助力临床肿瘤诊疗事业的发展。
今日邀请到的是CSCO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李进教授,解读2019 CSCO系列指南的更新历程及其意义。
李进教授
问题一:理事长概述2019更 CSCO系列指南更新的意义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2016年启动恶性肿瘤系列诊疗指南的编写,CSCO系列指南是对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的补充。两者相比较,CSCO系列指南编写更详细、更新速度更快。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肿瘤领域的新药研发和新诊疗策略不断涌现,因此,及时更新指南中药物的使用和诊疗策略,让临床工作者掌握最新进展,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今年CSCO系列指南更新中变化最大的是免疫治疗方面,免疫治疗的出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现状,因此围绕免疫治疗方面今年进行了较多内容的更新。在传统治疗方面仍保留了原有的格局,但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和药物可及性等,进行了相应调整。今年,在各专家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共计更新了11个指南,新推出了5个指南。
问题二:CSCO系列指南对基层医生的指导意义
基层或偏远地区的医生可能缺乏机会接触世界一流、或循证医学证据充足的数据,也可能无法参加大型研讨会、推荐会等学术活动,因此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肿瘤诊疗策略。CSCO系列指南,可通过网络或发行书籍的形式,让基层或偏远地区的医生及时获得最新的诊疗策略,更新理念,从而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技能,最终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问题三:指南更新中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的体现
随着医疗、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临床研究数目增多,创新药物的研发也得以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地区,例如北京、广东、上海等地,更多地参与、甚至主导了大型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基础,CSCO系列指南的内容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而证据来源于大型III期临床研究结果及荟萃分析结论。近几年由国内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愈发增多,硕果累累,这种基于国人的研究数据在指南的更新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外研究数据,我们本着仔细聆听、认真研学的态度,同时热切希望更多国人的研究结果体现在CSCO系列指南中。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为我国患者,其得到的研究结果必然更能满足我国患者的需求,更切合我国实际,例如:阿帕替尼在胃癌三线治疗中的应用,呋喹替尼在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肺癌领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乳腺癌领域等由我国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类似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为CSCO系列指南的制定夯实了基础。
问题四:专家委员会在指南更新中的作用
CSCO系列指南制定的三原则:一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二是兼顾可及性,三是结合专家共识意见。首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多来自于大型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或真实世界数据的萃取,以及包含多个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在某些罕见病或暂未开展相应临床研究从而缺乏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专家在相应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汇聚在一起达成的共识,也可作为指南推荐。尽管这类推荐的循证级别较低,但仍有较高的专家推荐级别。CSCO系列指南中也有循证级别较高,但推荐级别较低的策略,如达芬奇机器人,其手术精准度高,治疗效果好,但因机器人仅能在个别大型医院中应用,考虑可及性,其推荐级别必然受到相应的影响。CSCO系列指南由二级学会主导拟定,专家委员会在制定指南的过程中,在确定推荐级别时,部分情况由专家投票结果决定,若获得多于70%的专家支持,则可编写入指南推荐中相应的级别。秉承“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这一原则,CSCO系列指南最终目标是实现肿瘤的精准诊治,使患者受益。
后续今日肿瘤将陆续推出CSCO各指南组组长解读2019 CSCO系列指南的微视频,敬请期待!
编辑 | 刘婷(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