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之声】STTT | 张磊/杨仁池团队首次通过前瞻性、单臂研究揭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4-04-25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加速和生成受损为特征[1]。难治性ITP是指多种治疗(包括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和利妥昔单抗)失败和/或脾切除术后无效或复发的患者。此类患者对现有的疗法反应有限,常面临严重的出血风险,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死亡率增加,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一困境[2]。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可能为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3]


2024年4月23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学研究所)张磊/杨仁池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9.3)在线发布了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 Prospective, Single Arm, Phase I Trial”的文章,在国际上首次前瞻性地评估了UC-MSCs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难治性ITP患者提供了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治疗选择。

微信图片_20240424164536.png


微信图片_20240424164539.jpg

该研究按照“3+3剂量递增”设计,前瞻性纳入了共18例ITP患者,以探讨UC-MSCs治疗难治性ITP的安全性和疗效。在剂量递增阶段共入组12例ITP患者,其依次入组至3个剂量组,每组UC-MSCs给药剂量分别为0.5×106细胞/kg(n=3)、1.0×106细胞/kg(n=3)和2.0×106细胞/kg(n=6),每周给药,连续给药4周;在随后的剂量扩展阶段共入组6例ITP患者,选择给药剂量为2.0×106细胞/kg,每周给药,连续给药4周。在整个给药和随访期间监测并记录不良事件、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显示,13例(13/18,72.2%)患者出现1种及以上不良事件,4例(4/18,22.2%)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和急性心肌梗死,经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评级为3级。在剂量递增阶段和剂量扩展阶段,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1.7%(5/12)和50.0%(3/6),总有效率为44.4%(8/18)。另外,研究进一步评估了UC-MSCs治疗难治性ITP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探索了UC-MSCs治疗ITP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UC-MSCs治疗难治性ITP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为ITP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微信图片_20240424164541.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磊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陈云飞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徐艳梅、池颖助理研究员、孙婷主治医师和博士生高聿琛为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目获得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1713948255127.png

撰稿:孙婷 徐艳梅 陈云飞

编辑:李炳轩

校对:柴子越

审核:祁健伟 张磊


来源: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