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初次接触
6月17日中午会诊,48岁,女性患者。在抢救室见到她时,已昏迷不醒,呼吸机与升压药维持着她微弱的气息。
心脏以每分钟110次的速度跳动,印证她还活着。来会诊的目的,是看看能不能急诊心脏手术,这也是她家人带她来此的目的。
在抢救室外,我见到了她的家人。她应该是人缘极好的,侍奉父母,养育子女,善待亲朋,多年下来的好口碑。老老少少10余人守在抢救室门外,悲伤吞噬着他们,脆弱的相互搀扶着。
最伤心要数一名年轻男子,好几次近乎失声的痛哭,被家人紧紧搂住在怀里。那是一种怎样的痛彻心扉,幼子与生母心连心着的剧痛。
面对这样一群绝望,又充满期盼的人,我要尽力。
(二)深度了解
她是早上5点半开始感到胸口憋闷的,后来越来越重,6点半开始断断续续出现意识不清,7点半送至当地医院时,瞳孔已散大,心跳呼吸已消失。
医院施行了有效的抢救,如奇迹般,她恢复了心跳。难以想象当时的惊心动魄与分秒必争,但能肯定的是家属积极的坚持与医院不懈的努力。
然而,她仍旧没有呼吸,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几次心电图的变化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10点转至我们医院时,心电图部分ST段已恢复正常,并没有异常Q波的形成,心脏自主跳动,心脏血管已部分通畅。在升压药与呼吸机的共同作用下,血压和脉氧都已正常。
此时,心梗变得次要。昏迷,脑缺氧损伤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
她应该是拥有顽强生命力的,从开始意识不清,到医院抢救成功,经历了近两个小时,但她挺过来了。然而,因为大脑缺血时间过长,她陷入了深度昏迷。
(三)一线希望
急诊心脏手术此时并不适合她,积极进行脑保护,进入ICU,并施行第二阶段的心肺复苏(即高级阶段的生命支持)才是当务之急!
溶栓或抗栓药物不敢轻易使用,因为深度昏迷,瞳孔散大,颅内的情况不明。
至于她还能否醒来,努力之后只能祈祷了。
(四)痛定思痛
倘若她的家人懂得心肺复苏,在开始出现意识不清时,就施行心脏按压;或者在她开始胸闷,并且不能缓解时,就赶紧送往医院,结果也会不同。
通常心脏能自主跳动。心梗时,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人立刻失去意识,紧接着呼吸停止,数分钟之内,生命便垂危。4~6分钟后会造成大脑的不可逆损害,轻者短期昏迷,重者植物人,甚至死亡。此时,紧急心脏按压至关重要。
写完会诊意见,交待完病情,我的心情亦如他们的悲伤般沉重。
扪心而问,我的家人尚且不会心肺复苏,又怎能要求从农村来的他们呢?!中国13亿人又有多少真正懂得?甚至重视过?
智者,防患于未然;上医治未病,我们做的都不够。
作者: 蒋大夫
来源:蒋大夫讲健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