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肌钙蛋白是一种蛋白质络合物,是横纹肌收缩的一种调节蛋白,是骨骼肌和心肌的结构蛋白。心肌的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具有心肌特异性,除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卒中、慢性肾脏病、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和应激性心肌病等均可引起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临床中需要仔细评估、连续监测,以区别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
导致肌钙蛋白升高的常见疾病
2020年ESC非ST段抬高型ACS指南建议,对ACS的诊断最好是基于高敏肌钙蛋白T或I,至少有一个值高于参考上限的99%,且至少有下列一项:
①心肌缺血症状;②缺血性心电图新的变化;③心电图病理Q波的发展;④影像学证据显示存活心肌丧失或新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并与缺血性区域一致;⑤血管造影或尸检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敏检测时代,肌钙蛋白不再是心梗的标志物,而是心肌损伤标志物。许多原因可以导致心肌损伤,所以要正确认识假阳性的概念。高敏肌钙蛋白并非增加了假阳性率,而是发现了更多微小的心肌损伤。此外,健康人群有时也会出现肌钙蛋白阳性的结果,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明确如何鉴别心肌损伤和心梗。
Takosubo心肌病是一种急性应激性心肌病,症状类似ACS。Takosubo心肌病的特点是急性但迅速可逆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通常没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疾病。在ACS患者中,Takosubo心肌病的患病率为0.7%~2.5%,老年女性居多。
Takosubo心肌病没有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诊断通常基于影像学表现。大多数Takosubo心肌病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浓度略有升高,但与ACS患者相比下降更快。
临床实践观察到,即使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室上速发作持续时间长可引起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单纯心动过速引起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目前报道不一致,为28%~48%。
房颤患者心脏肌钙蛋白浓度升高很常见,房颤心肌肌钙蛋白渗漏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可能与快速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肌氧供需不匹配有关。此外,心肌肌钙蛋白浓度较高的慢性心脏疾病通常在房颤患者中过多出现。
急性心衰患者偶然出现胸痛症状,肌钙蛋白有时会升高,一般表现为持续低水平升高或缓慢下降。急性心衰与心梗在临床表现、生物标记物检查方面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急性心衰患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原因尚无定论,推测可能与心室前负荷增加引起心肌受牵拉损伤导致。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可有不升高或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酶峰不显著,且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典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广泛的左室壁活动幅度减弱,且在短时间内多可恢复正常。
在临床上,常规检测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行磁共振检查,尤其是延迟增强显像。
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却有着极其相似的症状,如胸痛、大汗淋漓等,且患者常规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等升高。
研究发现,肺栓塞肌钙蛋白升高与右心室压力增大有关。肌钙蛋白水平也呈动态变化,但与急性心梗患者相比,前者肌钙蛋白T峰值较低,持续时间较短。
很多慢性肾病患者肌钙蛋白值升高,其机制包括心室内压力增高、小冠脉阻塞、贫血、低血压以及与尿毒症相关的对心肌可能的直接毒性作用。
导致肌钙蛋白升高的机制不明,其中一个假说认为继发于呼吸衰竭的低氧血症、微循环障碍、低血压和贫血等导致心肌供氧减少,氧的供需失衡引起广泛的心肌缺血和心肌功能不全、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导致肌钙蛋白释放。
其他引起心肌损伤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激活产生的内毒素、细胞因子或超氧离子有关。
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常伴随血清肌钙蛋白升高,发生率约为18%。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过度释放引起心肌细胞钙离子转运异常,由此引发心肌功能可逆性改变。此外,部分急性卒中患者可能合并了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
高强度运动尤其是长跑等田径运动项目后可见心肌肌钙蛋白升高,主要发生于平时锻炼较少者,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7%~86%,机制不明确。
肌钙蛋白是反映心肌坏死的特异、灵敏生物标志物,但除ACS和心梗外,感染、炎症等多种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因素均可使其升高。应用该指标辅助诊断ACS和心梗时,要结合临床病史鉴别诊断,以正确解释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
来源:心在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