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领航计划·精准医疗创新与人才培养项目第十二场实体瘤与血液肿瘤病例展播顺利落幕!

2025-04-17作者:论坛报良宇资讯

头图.png




2025年4月13日上午,“领航计划——精准医疗创新与人才培养项目”第十二场实体瘤与血液肿瘤病例展播于古都西安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国内众多权威专家,聚焦实体瘤与血液肿瘤诊疗中的难点问题与前沿突破,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通过病例精析、技术探讨与经验交流,为与会者搭建一个汇聚智慧、激发灵感的学术交流平台。


姚煜.jpg

何爱丽.jpg

姚煜 教授

何爱丽 教授

刘娟.jpg

主持2.jpg

刘娟 教授

 郭鹏翔 教授

本次活动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特邀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爱丽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兵器工业总医院刘娟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郭鹏翔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亲临现场、悉心指导。本次展播按照实体瘤组和血液肿瘤分类,每组各有3位选手进行展示。

姚煜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姑息治疗是实体瘤治疗的基石,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已成为影响治疗连续性的关键瓶颈。以罗普司亭为代表的第二代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在临床实践中已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以及较小的毒副作用。期待本次会议能够与全国各地的同行共享经验,助力实体瘤与血液肿瘤的精准诊疗。

何爱丽教授指出,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临床医生应兼具科研思维与人文关怀,本次会议不仅聚焦于肿瘤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以及TPO-RA,也关注临床医生在复杂病例中的决策能力,这恰恰是医生的核心竞争力。期待选手们均能超常发挥,充分展现医生的专业风采。



实体瘤组

不言放弃,绝处逢生



01

病例一


讲者一.jpg

邹佳运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邹佳运教授分享了一例难治性CTIT的病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确诊为BRAF V600E突变型转移性直肠癌Ⅳ期,伴淋巴结转移、肺转移及子宫内膜转移。经Cape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四周期,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但患者出现Ⅰ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Ⅱ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为65×109/L,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重组人粒细胞因子对症治疗。为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团队经多学科协作(MDT)讨论决定采用FOLFIRINOX+贝伐珠单抗三药联合靶向治疗,并给予rhTPO和海曲泊帕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反复出现Ⅱ~Ⅲ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水平不理想。治疗团队换用第二代长效TPO-RA罗普司亭进行升血小板治疗,每周给药一次。在罗普司亭的帮助下,患者成功完成化疗,并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及全子宫切除术。

1,1.jpg

1.2.jpg

刘娟 教授

张华 教授

刘娟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张华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二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阐述清晰完整,具有代表性。他们指出,针对该患者的治疗,团队在药物选择和给药方案上做出了恰当的调整,确保了治疗效果,充分展示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优化过程。

02

病例二


讲者二.jpg

周菁 教授

陕西省肿瘤医院周菁教授分享了一例胃窦癌的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胃窦癌晚期,伴有广泛淋巴结转移,经信迪利单抗 +XELOX方案治疗两周期后,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影像学评估显示颈部、纵隔及腋窝多发淋巴结明显缩小,胃窦壁增厚也有所好转,整体疗效评估为PR。然而,在第三周期治疗前,患者血小板计数降至56×109/L。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既往血小板减少史及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团队为患者选用罗普司亭。治疗四天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回升至120×109/L,随后继续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为后续抗肿瘤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2.1.jpg

2.2.jpg

韩坤 教授

马媛 教授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韩坤教授、安阳市肿瘤医院马媛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两位教授认为该病例诊疗规范,逻辑清晰,充分展示了老年胃癌患者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后的有效管理策略。同时,该病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体现了当前免疫治疗的热点。

03

病例三


讲者三.jpg

徐慧敏 教授

益阳市中心医院徐慧敏教授分享了一例晚期肺神经内分泌癌的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因“持续咳嗽、咳痰6个月”就诊,确诊为晚期肺神经内分泌癌,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肝脏及肾上腺等多处转移。针对患者的复杂病情,治疗团队为患者选择EC+免疫+靶向的综合治疗方案,从第2周期开始患者即反复出现血小板减少,予以rhTPO、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后血小板有所回升,但回升速度缓慢。第4周期时,换用罗普司亭,血小板计数从53×109/L上升至110×109/L仅需6天,为后续化疗周期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避免了治疗中断。

3.1.jpg

3.2.jpg

王天昶 教授

王文廉 教授

陕西省肿瘤医院王天昶教授、南阳中心医院王文廉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二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阐述清晰,具有创新性。专家们强调了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需严格遵循标准方案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应特别关注血小板减少症的高危因素,如高龄、联合治疗及肝肾功能不全等。



血液肿瘤组

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01

病例一


病例1.jpg

肖祖刚教授

昆明市儿童医院肖祖刚教授分享了一例儿童化疗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患者为3岁女童,因确诊神经母细胞瘤,历经化疗、手术、放疗及自体干细胞移植,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虽采用输注血小板、使用血小板生成素(TPO)等治疗手段,血小板水平仍持续低下,伴反复鼻出血、呕血等危及生命的出血症状。治疗团队与家长充分沟通后,决定尝试使用罗普司亭进行升血小板治疗。罗普司亭作为第二代长效TPO-RA,虽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经验有限,但治疗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患者病情的精准判断,最终使患者血小板水平逐步回升并稳定在正常范围,避免了进一步的出血风险。

-1.1.jpg

-1.2.jpg

张辉 教授

熊暮珺 教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辉教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熊暮珺教授对该病例给予高度评价,二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的成功治疗不仅展示了罗普司亭在儿童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潜力,也体现了医生在面对复杂病情时的勇气与智慧。随后专家们围绕CD34细胞回输量、临床决策综合考量因素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02

病例二


病例2.jpg

张国扬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国扬教授分享了一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病程长达40余年,虽经多种治疗,但血小板持续低下,生活质量极差。同时,患者伴有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等多种基础疾病,且曾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风险极高。患者在外院接受了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重组TPO、利妥昔单抗及脾切除等多种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血小板计数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团队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因素,最终确诊为慢性难治性ITP。考虑到患者高龄、出血风险高及生活质量低下等现状,治疗团队决定尝试转换升板方案,换用长效TPO-RA药物罗普司亭。罗普司亭具有半衰期长、作用机制全面、起效迅速等特点,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数据均表明,罗普司亭在治疗ITP方面表现出色,早期应答率高,长期疗效稳定。经治疗,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出血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患者已无需频繁住院,回归了正常生活。

-2.2.jpg

-2.3.jpg

郑丽坤 教授

王瑞娟 教授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郑丽坤教授、南阳市中心医院王瑞娟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专家们高度评价了病例的系统性和治疗团队的专业性,治疗理念合理,未过度追求血小板正常值,而是维持在安全范围内,确保患者生活质量。随后,专家们围绕IT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偏低的原因等话题展开讨论。

03

病例三


病例3.jpg

张津京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津京教授分享了一例髓系肿瘤的治疗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因“乏力四月余”就诊,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经检查最终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IB1),伴有多种基因突变,危险分层为中危至高危。鉴于患者年龄偏大且存在高风险因素,治疗团队决定先进行去甲基化治疗。然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感染指标升高,经抗感染及升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水平仍不理想。针对此情况,治疗团队考虑换用罗普司亭。罗普司亭作为长效TPO-RA,能全面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血小板生成。多项研究数据表明,罗普司亭在MDS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经过治疗,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1.jpg

-3.2.jpg

刘淑艳 教授

王婉玲 教授

浙江省中医院刘淑艳教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婉玲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二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逻辑性强,对MDS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危险度评分有着非常深入地理解。同时,专家们建议更详细地展示疗程间的病情变化和鉴别诊断,以使病例分析更加完善。



总结



何爱丽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强调,本次会议通过病例展示的形式,充分彰显各位分享嘉宾严谨的临床思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与会的各位医生提供重要参考,也搭建起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跨越的桥梁,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专业力量。

DSC00906.jpg

DSC00900.jpg

专家合影一

专家合影二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 侯良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