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 WCLC |肺神经内分泌癌治疗领域最新速递,创新药物蓬勃发展

2024-10-09作者:liuy资讯


  刚刚结束的2024WCLC大会上,肺NEC领域有哪些新进展?


NEC是一类侵袭性极强的异质性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家族,可发生于多种器官,肺部是最常见的原发器官[1]。肺NEC主要分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L)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SCLC是肺NEC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原发性肺癌的15%-20%,5年总生存(OS)率不足15%[2];而LCNEC-L极为罕见,仅占所有原发性肺癌的2%-3%,平均5年OS率约为35%[2];且对于广泛期SCLC和晚期转移性LCNEC-L患者,5年OS率进一步降低至 0-5%[3,4],预后亟需改善。

随着精准医学的持续发展,关键分子靶点的发现及相应新药物的开发为肺NEC的诊治管理带来了新希望。刚刚结束的2024 世界肺癌大会(WCLC)公布了肺神经内分泌癌(NEC)领域的诸多进展,以T细胞衔接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为代表的新药不断在肺NEC治疗中传来捷报,为肺NEC领域带来了最前沿的诊疗和研究进展“盛宴”。



大放异彩:T细胞衔接器药物精准靶向DLL3靶点,展现肺NEC治疗潜能

➤ DeLLphi-301:Tarlatamab治疗既往经治SCLC的长期随访数据 [5]

图片1.png

Tarlatamab是一种能够同时结合DLL3/CD3的T细胞衔接器,DeLLphi-301是一项2期、开放标签研究,探索了Tarlatamab治疗既往经治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次WCLC公布了DeLLphi-301研究长期随访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在Tarlatamab 10 mg组(n=100),既往经治SCLC患者中位PFS为4.3个月,中位OS为15.2个月,OS数据在铂敏感和铂耐药人群之间较为相似。长期耐受性良好,16%患者因治疗相关AE(TRAE)中断给药,4%患者因TRAE停药[4],长期随访中未显示出新的安全性信号。

图片2.png

图1. Tarlatamab治疗SCLC的OS结果

➤ DeLLphi-301:Tarlatamab治疗既往经治SCLC的长期随访数据 [5]

图片3.png

Obrixtamig(BI 764532)是一种新型IgG样T细胞衔接器,通过同时结合T细胞上的CD3和肿瘤细胞上的DLL3发挥抗肿瘤作用。NCT04429087是Obrixtamig开展的一项正在进行的I期首次人体、开放标签、剂量递增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DLL3表达阳性的SCLC、LCNEC-L或epNEC,本次WCLC大会主要报告了LCNEC-L人群的更新数据。

数据截止至2024年2月21日,共纳入168例患者,其中10例LCNEC-L患者接受≥90μg/kg有效剂量组治疗可评估,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达到70%和90%。数据截止时,7例应答患者中有5例(71%)仍在接受治疗,应答持续时间(DoR)数据暂未成熟。

图片4.png图片5.png图2.BI 764532治疗LCNEC-L的疗效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报告显示,一例59岁女性LCNEC-L患者经Obrixtamig治疗的缓解持续时间(DoR)达到22.1个月,目前治疗仍在进行中。

图片6.png

图3. BI 764532治疗LCNEC-L的个案报告结果

安全性方面,LCNEC-L患者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与总人群一致;且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

➤ HPN328-4001:脑转移对靶向DLL3的T细胞衔接器MK-6070治疗SCLC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7]

图片7.png

HPN328-4001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 1/2 期临床研究,探索了DLL3/CD3 T细胞衔接器 MK-6070治疗既往经治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此次大会更新了患者基线脑转移情况对MK-6070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1.215 mg有效剂量组,MK-6070在有脑转移病史患者(n=28)及无脑转移病史患者(n=24)中均展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与无脑转移患者相比,有脑转移患者展现出更高的ORR(36% vs 18%)、颅外(EC)-ORR(50% vs 18%)、DCR(64% vs 50%)。CNS进展事件仅在有脑转移病史患者中观察到。安全性特征在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TRAE发生率接近(93% vs 100%),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在有脑转移病史患者中略高(11% vs 4%)。

图片8.png

图4. MK-6070治疗SCLC的疗


百家争鸣:ADC药物蓬勃发展,为肺NEC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靶向B7-H3的ADC药物

Ideate-lung 01:Ifinatamab deruxtecan(I-DXd)治疗广泛期SCLC(ES-SCLC)[8]

图片9.png

I-DXd是一种靶向B7-H3的ADC药物,Ideate-lung01是一项2期研究,探索了12 mg/kg vs 8mg/kg剂量I-DXd治疗既往经治ES-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此次大会公布了研究中期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12 mg/kg剂量组展现出优于8mg/kg剂量组的疗效数据,在12 mg/kg剂量组(n=42),ORR为54.8%;中位DOR为7.9个月;中位PFS为5.5个月;中位OS为11.8个月。两个剂量组均在基线伴脑转移患者中展现出较好的颅内缓解率。安全性方面,12 mg/kg剂量组报告的TEAE发生率高于8 mg/kg剂量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及血液毒性,报告的药物相关ILD多为1-2级。

图片10.png

图5.I-DXd治疗ES-SCLC的疗效

ARTEMIS-001:HS-20093治疗ES-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9]

图片11.png

HS-20093是一种靶向B7-H3的ADC药物,ARTEMIS-001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期研究,旨在研究 8.0mg/kg vs 10.0mg/kg的HS-20093(GSK5764227)在晚期实体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次WCLC大会报告了ES-SCLC队列的数据。

结果显示,8.0 mg/kg (n=31) vs 10mg/kg(n=25)剂量下,患者的ORR分别为 61.3% vs 50.0%;DCR分别为80.6% vs 95.5%;中位DoR分别6.4 vs 8.9个月;中位PFS分别为5.9 vs 7.3个月;中位OS分别为9.8个月 vs 未达到。B7-H3表达情况与ORR之间暂未观察到关联性。安全性结果与既往报告相一致,8.0 mg/kg剂量组展现出更轻微的血液学毒性。

图片12.png

图6. HS-20093治疗SCLC的疗效


靶向TROP2的ADC药物

➤ TROPiCS-03:Sacituzumab govitecan(SG)二线治疗ES-SCLC[10]

图片13.png

Sacituzumab govitecan(SG)是一种针对Trop-2靶点的ADC药物,TROPiCS-03(NCT03964727)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多队列、II期试验,旨在验证SG在转移性或局部晚期实体瘤中的疗效。本次WCLC大会报告了ES-SCLC队列纳入更多患者并进行更长时间随访的最新结果。

数据截止至2024年3月8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2.3个月。43例ES-SCLC患者接受SG二线治疗的ORR为41.9%;中位DOR为4.7个月(95%CI:3.5-6.7);中位PFS为4.40个月(95%CI:3.81-6.11);中位OS为13.60个月(95%CI:6.57-14.78)。铂耐药 vs 铂敏感患者的ORR分别为35.0%和47.8%。100%患者发生了任何级别的TRAE,其中74.4%为≥3级,未发生TRAE导致研究治疗停止。

图片14.png

图7. SG治疗ES-SCLC的疗效

NCT05154604:SHR-A1921治疗晚期SCLC[11]

图片15.png

SHR-A1921是一种靶向Trop-2的ADC药物,NCT05154604研究是一项首次在人体进行的、包括剂量逐步增加、剂量逐步扩展和有效性逐步扩展的I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SHR-A1921治疗ES-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截至2024年2月19日,中位随访5.3个月,17例ES-SCLC患者接受SHR-A1921治疗的ORR为33.3%,DCR为66.7%,中位DoR为4.4个月,中位PFS为3.8个月。同时,SHR-A1921安全性良好,35.3%的患者发生了3-4级TRAE,无患者因TRAE导致治疗中止或死亡。

图片16.png

图8. SHR-A1921治疗ES-SCLC的疗效


专家点评

肺NEC(如SCLC和LCNEC-L)是一种侵袭性较强、进展迅速,预后差且易复发的恶性肿瘤,既往治疗方案有限。SCLC一线标准治疗目前以EP联合免疫治疗为主,二线及以后以化疗、抗血管生成TKI、免疫治疗为主;而LCNEC-L一线标准治疗以EP化疗为主,二线及以后治疗选择十分有限(以化疗为主)[12,13]。近年来,随着肺NEC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药物的持续研发,肺NEC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如DLL3、TROP-2和B7H3等治疗靶点相继涌现,以T细胞衔接器、ADC为代表的创新药物有望打开新的治疗思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5-11,14]

结合本次WCLC大会所公布的最新研究进展,靶向DLL3靶点的T细胞衔接器类药物具有双重特异性,既能够同时与T细胞上的CD3复合物结合,也能与肿瘤上的DLL3靶抗原结合,在SCLC中均取得了非常亮眼的疗效数据。值得注意的是,DeLLphi系列研究结果提示,TcE在SCLC后线治疗的疗效似乎与化疗敏感或耐药无关[5],同时多款靶向DLL3的TcE在SCLC后线展现出可控的安全性,HPN328-4001研究显示对有脑转移的SCLC患者比无脑转移患者展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效果,这些新药有望为SCLC伴或不伴脑转移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14]。基于肺NEC的高度异质性,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创新的联合治疗模式,对可能获益人群进行细分,开发出更多有效的靶点,建立全新治疗标准,重塑当前的治疗格局。

而ADC 作为一种精准化疗方案,兼具单抗的靶向性与化疗的有效性。目前我们已经看到靶向B7H3和TROP-2的多款ADC在小样本经治SCLC患者中展现出初步疗效。与当前SCLC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相比,ADC药物的安全性良好,尤其是ILD的发生率较低[8],对于既往经治后进展的ES-SCLC患者,可能会是非常有前景的后线治疗药物,未来值得进行深入探索。

由于LCNEC-L相对罕见,大多数证据来自小型回顾性研究,其治疗策略参考SCLC和NSCLC,主要以含铂化疗为主,后线缺乏大型前瞻性RCT研究建立规范化治疗方案,存在着较大治疗需求空间[15]。令人欣喜的是,obrixtamig作为一款靶向DLL3的TcE 在LCENC-L中展现出了较佳的疗效和可控安全性,有个案显示持续缓解时间超过22月,为LCNEC-L的治疗指引了新的方向,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期待未来Obrixtamig(BI 764532)能够在LCNEC-L中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循证学依据,造福更多肺NEC患者。

未来随着更多新型药物的研发和探索,同时不断积累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有望为晚期肺NEC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专家

图片17.png

李艳 教授 


  •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 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10计划高端后备人才

  • 中国南方肿瘤协作组(CSWOG)结直肠癌青年委员会 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委会 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委员会 委员

  •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罕见病和疑难病专委会 副主委

  •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诊疗专委会 副主委

  •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 常务委员

  • 重庆市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 委员

  •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肿瘤分子靶向专委会 委员

  • 近年来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重庆市科委重点、面上项目、科卫联合高端人才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CSCO肿瘤研究基金共13余项;牵头撰写LCNEC诊治、肺癌化疗共识2部。


参考文献:

1.Sara Stumpo, et al. J Clin Med. 2023 Dec 15;12(24):7715.

2.Jessica F Williams, et al. Histopathology. 2022 Nov;81(5):556-568

3.Liling Huang, et al.. BMC Cancer. 2023 Apr 5;23(1):312.

4.Byers Lauren Averett, et al.Cancer, 2015, 121: 664-72.

5.Jacob Sands, et al.2024 WCLC.Abstract#OA10.03

6.Martin Wermke, et al.2024 WCLC.Abstract#OA10.05

7.Noura J, et al.2024 WCLC.Abstract#OA10.06

8.Charles M. Rudin, et al.2024 WCLC.Abstract#OA04.03

9.J. Wang, et al.2024 WCLC.Abstract#OA04.06

10.Afshin Dowlati, et al.2024 WCLC.Abstract#OA04.04

11.Jie Wang, et al.2024 WCLC.Abstract#OA04.05

12.Owonikoko,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2  

13.Alvarado-Luna and Morales-Espinosa.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6

14.Rudin CM, et al. J Hematol Oncol. 2023; 16: 66.

Elisa Andrini , et al. J Clin Med. 2022 Mar 7;11(5):1461


文章审批号:SC-CN-15840

有效期至:10/9/2025

仅供相关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PART
更多精彩

↓↓↓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