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循环》(Circulation)的一篇观点文章指出,对于慢性冠心病患者,目前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应接受降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但残余炎症风险仍是主要问题。
近期一项对3万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分析显示,与残余胆固醇风险相比,残余炎症风险与心血管事件复发、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的关系更密切。
文章认为,美国FDA已批准低剂量秋水仙碱(每天0.5 mg)用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欧美指南也推荐长期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进行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二级预防。
作者指出,目前有7项研究比较了联合两种降脂药物与降脂与抗炎治疗的获益。有1项联合了依折麦布,3项联用了辅助PCSK9抑制剂,3项启动了抗炎治疗。虽然均为阳性结果,但他汀治疗联合抗炎获益幅度更大。
图1 在他汀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Canakinumab和低剂量秋水仙碱等不同双盲安慰剂试验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的降低
作者指出,基于LoDoCo2和COLCOT试验,低剂量秋水仙碱应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抗炎治疗的优先选择。
长期应用低剂量秋水仙碱,可降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31%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和23%的近期心肌梗死复发风险。
研究也未观察到联用他汀的不良相互作用,即使启动治疗数年,长期治疗的获益也在累积。
在迄今为止所有低剂量秋水仙碱试验的综合分析中,心肌梗死、脑卒中、冠脉血运重建术或心血管死亡的发生风险降低了33%。低剂量秋水仙碱对缺血性事件获益更为显著,可降低46%的风险。
虽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不是LoDoCo2试验或COLCOT试验的正式入组标准,但hsCRP的中位数在3.5~4.5 mg/L之间。
作者表示,应首先考虑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进行二级预防,并限制在hsCRP水平>2 mg/L的患者中。
严重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是应用秋水仙碱的禁忌证;同时服用克拉霉素、酮康唑和环孢素等代谢途径相同的药物时,应暂时停用。
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曾指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关键作用,炎症与LDL-C共同存在,即所谓的“融合”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必备条件。
李教授称,“融合”概念的提出也推动了临床管理的思变。降低胆固醇与减轻炎症反应,被视为当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的两大策略。
而且,从治疗角度来看,降脂与抗炎并不冲突,而且相互协同。
作者也认为,抗炎治疗还有问题尚不确定,比如是否可扩展用于急性冠脉缺血或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都需要大量临床研究来探究。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总胆固醇超过7.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4.9 mmol/L,必须马上治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