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例左肺完全变白的疑似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经过连续两天纤支镜清洗后,CT显示左肺已接近正常。这则消息已经发布,便引发极大关注。此前刘良教授的尸检报告指出,新冠肺炎死者肺部肺泡都有破坏,里面有很多黏液,很难清理。而痰栓、黏液栓会导致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疗困难、病情加重。希望内镜清肺小组的成立能为更多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3月6日疫情战报已集结完毕!
疫情播报、诊疗进展、基层解惑、战地日记四大看点,
带您回顾热门资讯,精彩莫错过,赶快关注吧!
疫情播报
据央视新闻,3月5日,陕西省安康市通报了对网络反映市中心医院公示中存在“院领导抗疫补助高于援鄂一线人员”问题的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问责处理。
世卫组织(WHO)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Michael Ryan)在3月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在新发疾病的暴发中,发现动物被传染上病毒并非什么不寻常的事儿,此前在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中都有类似案件。
新冠肺炎病例的居住、工作场所,感染风险有多大?近日,南昌市疾控中心前往新冠肺炎病例的居住、工作场所开展采样监测,有如下发现!在新冠肺炎病例居住及工作场所,采样人员分别在消毒前后采集涂抹样本进行监测。检测结果显示:消毒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消毒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先生介绍,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技攻关组一直非常重视各种新型检测试剂的研发,在前期主要针对以PCR为主的核酸试剂研发后,近期又部署一批研发项目,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针对病毒变异是否会影响新冠病毒的毒性、致病性、传染性,对正在研发的疫苗会不会有一定影响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谈到,病毒的变异到现在为止有一些报道,但是在病毒变异过程里面我们需要更多的案例,也需要更多深入研究。
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先生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疫情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基本形成。在可诊方面,已经有14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能满足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抗体和核酸两类检测的试剂互相补充,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诊疗进展
《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于3月4日在线发表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的评论。文中讨论肝脏功能受SARS-CoV-2感染的情况,并分享COVID-19相关肝损伤的诊治与挑战。
8.武汉学者研究:新冠病毒或向流感样演变,初期症状更隐蔽发烧减少
当地时间3月2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学者在预印网站SSRN发表论文称,通过回顾两组不同时期确诊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入院临床症状正在发生改变,总体来说变得更加隐蔽,“这些线索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逐渐演变成流感样病毒”。
9.新冠病房中哪里能发现病毒?新加坡研究:通风口、马桶、水槽
新冠病毒在医院内感染的几率有多大?对于空气的污染程度如何?当地时间3月4日,国际顶级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以研究快报(Research Letter)的形式发表了一项新加坡团队关于新冠病毒如何污染空气、地面环境和个人防护设备的研究。研究发现,未经清洁的病房马桶、水槽、通风口等位置采集的样本均呈新冠病毒阳性,这意味着必须十分重视个人防护、病房清洁和手部卫生。
10.韩国研究员:MERS幸存者存在心理阴影,新冠病毒患者也有类似风险
韩国医学论文称“MERS幸存者63名中40名,在治愈一年后饱受精神疾病困扰,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新型冠状病毒确诊者及隔离者也可能会有相似心理问题产生。”研究人员表示,“将恐慌和被监视的氛围转化为互相激励的氛围,才是值得参考的经验”。
随着春暖花开,新冠疫情是否会逐渐缓解?近期,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与环境卫生系王茂团队在Medrxiv网站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温度与病毒传播存在联系,在某一温度区间病毒传播率最强,此后的气温上升可能抑制病毒传播。
12.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无创呼吸功能支持应适可而止
无创通气(NIV)及高流量氧疗(HFNC)是ARDS无创呼吸功能支持的常规手段,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往往存在过度使用无创呼吸功能支持治疗而导致插管延迟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因此,早期识别无创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适时终止无创转为有创通气是目前临床医师治疗COVID-19亟需关注的问题。
新冠肺炎病理目前仍有待深入研究。除华中科技大学刘良等人实施的遗体解剖之外,部分科研团队也在从组织活检渠道获取病理分析。中科院院士、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率领的团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肖书渊主任医师团队此前也均发布相关病理发现。
当地时间3月3日,预印本服务器和早期研究平台SSRN上发布了一篇《柳叶刀》预印本(Preprints with The Lancet)研究论文,题为“Women Ma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orona Virus Disease (COVID-19) than Men”,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首次分析了女性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性。
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先生指出,托珠单抗进入第七版诊疗方案,开展了近300例的临床研究。对于炎症因子风暴,当病毒和任何一个外源的病原进入人体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实际是激活了机体免疫反应,比如说T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能会分泌一些可诱导、召集促进免疫作用增强的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募集和招募更多帮手来。
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先生介绍,在新冠疫情发生以后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了疫苗研发专班,专班在全国范围内着眼于数十家的疫苗机构,第一批筛选了八家机构确立了九项任务,沿着五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工作。
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女士介绍,恢复期血浆治疗,这是带有生命温度的科技进展、科技成果,目前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无论是在采浆方面还是救治方面都是大幅度提升,以承担科研攻关应急工作为例的中国生物为例,目前已经完成154例重症患者的治疗,临床显示出较好疗效。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目前在北京和哈尔滨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18.【 诊疗方案】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见(第二版)发布
随着临床上对COVID-19患者,尤其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经验的积累,对COVID-19的认识不断深入,针对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1],规范呼吸康复的操作技术及流程对各地开展呼吸康复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结合抗击疫情一线专家的意见并查阅相关文献证据,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见(第一版)"[2]的基础上,组织国内循证医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的专家,并邀请部分在武汉及湖北省其他城市防治前线的专家共同撰写了本推荐意见。
近日,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从临床新冠肺炎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该成果于当地时间3月5日发布在生物领域最大的预印本发行服务BioRxiv上。
20.武汉医院成立清肺小组:肺部完全变白患者清洗两天后接近正常
一例左肺完全变白的疑似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经过连续两天纤支镜清洗后,CT显示左肺已接近正常。3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蔡开琳教授在朋友圈发布了上述消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在转发时称,这是一则“令人激动不已的振奋人心的消息”,引发关注。
基层解惑
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先生指出,康复者血浆在临床上已经有很多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疗效。但没有一种药是包治百病的药,康复者血浆也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包括它的来源和它的去向。但是有一组数据还是让我们很振奋,自2月5日血浆进入诊疗方案以后,在科技部和卫健委的号召下,“千人献浆救千人”,到昨天已经有919人献了血浆,大概有294450毫升的血浆。仅仅在湖北地区就有450位康复者献出了16万多毫升的血浆,这些为后面病人救治以及进一步研发有价值的抗体和免疫球蛋白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材料和信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