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夫,我的眼睛上有一片红,是不是眼底出出血了?”

2020-07-1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门诊中,经常有患者急匆匆地赶来。

“大夫,我眼底出血了。”

但经过检查,并不能确诊此病。虽然眼底出血的字面意思便于理解,但从医学角度上说,大众对“眼底出血”的概念有很多误解。


一部分患者就诊时会拨开眼睑说:“我的白眼球上有一片红,特别可怕!”认为自己的症状是“眼底出血”。


但是,这种症状并不是“眼底出血”,而是“结膜下出血”,可能是高血压、咳嗽、用力揉眼、用眼过度或提重物等因素导致,不会对眼睛有任何不利影响,也无需特殊处理,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

要了解“眼底出血”,首先要知道“眼底”是什么

真正意义上的“眼底”,指的是玻璃体、视网膜以及脉络膜,并不能从镜子里观察到。

“眼底出血”可进一步分成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出血、脉络膜出血等不同情况。由于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的差异,轻度“眼底出血”的患者可能完全不能察觉,或仅有轻微眼前漂浮物增多的现象,但严重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视物遮挡或视力下降。

1.jpg

如果确诊眼底出血,寻找具体病因非常关键,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手段,有的需药物治疗,有的则需激光甚至手术治疗,不能一概而论。

具体来讲,眼底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内硬化的动脉压迫静脉,导致回流障碍、血液淤滞,引发视网膜内出血。此病好发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全身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又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中央静脉阻塞通常对视力损害大,而分支静脉阻塞对视力影响较小,且预后较好。如果患者同时合并黄斑水肿,视力通常会出现明显下降。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内微循环障碍,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的屏障功能,血液渗漏到视网膜内形成出血、渗出和水肿。在病变早期,由于出血、渗出未累及黄斑区,患者的中心视力可能较好,无法发现;若累及到黄斑区,患者会感觉明显的视力下降,此时病变可能已非常严重。

2.png

3. 老年黄斑变性

随着年龄增长,黄斑区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的代谢产物不断堆积,使得外层视网膜处于缺血缺氧状态,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引起视网膜下的出血及渗出。由于这种出血发生在黄斑区,通常会引起严重的中央视力损害。

4. 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

年龄越大,眼球内部的玻璃体和视网膜就越容易发生分离,玻璃体可能“拽破”视网膜本身的血管,造成玻璃体积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视网膜裂孔,若未及时发现,会演变为视网膜脱离,严重损害视功能。

除了这些最常见的原因,视网膜及脉络膜组织的先天发育异常、葡萄膜炎、肿瘤及外伤也可能引起眼底出血。


总而言之,眼底出血的定义和治疗不能一概而论。一些高危人群,比如高度近视、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每年定期到专业眼底病科室进行眼底检查。如果已发生“眼底出血”,需根据出血原因和程度,选择保守观察,或药物、激光、手术等治疗方式。需要提醒的是,很多眼底出血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身疾病,降低对眼底的损害。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命时报

作者:眼科 陆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