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研究展播|创新应用!肝脏硬度“密码”,PBC患者风险分层与预后新方法

2024-04-0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成果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脏硬度的预后意义:Baveno Ⅶ标准的验证

发表期刊:《国际肝脏病学》[Hepatol Int,IF(2022):6.6]

通讯作者:韩英

第一作者:丁大伟

主要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推荐理由


动态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预后情况仍是一项医学难题。2023年9月韩英教授团队在Hepatol Int杂志发表论著证实肝脏硬度可用于监测PBC患者的疾病进展并预测其长期预后,研究成果丰富了肝脏硬度在评估疾病预后方面的价值。



研究解读


西京医院韩英教授团队利用本课题组PBC长期随访队列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探索了肝脏硬度(LSM)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结果以论著形式发表于2023年9月Hepatol Int杂志(IF:6.6)。


PBC患者的高度异质性给其预后评估带来巨大挑战。该研究设计严格,聚焦当前临床痛点,利用无创肝脏硬度监测明确PBC患者的风险分层并动态评估PBC患者的预后情况,使其更具临床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该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京医院就诊的672例患者,主要终点定义为肝硬化失代偿、肝移植或肝脏相关死亡。研究分为三部分,分别探索了基线LSM对PBC的风险分层作用,临床上LSM显著降低(CSDL)以及LSM显著升高(CSIL)对PBC患者的预后价值。


该研究首先证实LSM和单位时间LSM变化量(ΔLSM/ΔT)是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基线LSM的5 kPa分法(10 kPa和15 kPa)可将PBC患者分为低中高风险,且LSM小于10 kPa的患者在3年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小于1%。CSDL,定义为LSM降低大于20%且小于20 kPa,或LSM降至10 kPa以下。研究分别在6、12和24个月时评估患者是否获得CSDL,发现CSDL在各个时间点均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降低有关。最后,研究纳入基线LSM大于10 kPa的患者,定义CSIL为LSM增加20%或LSM增加至15 kPa。分别在6、12或24个月时评估患者是否获得CSIL,发现CSIL在各个时间点均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升高有关。


该研究提示,LSM可用于监测PBC患者的疾病进展并预测其长期预后。



专家点评


韩英教授: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胆汁淤积为特点,主要累及中老年女性,自然病程为10~15年,但高危患者可迅速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甚至是死亡。早期识别此类患者、及时启用药物治疗,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


根据不同的应答标准和预后评分模型(主要基于血清学指标),对熊去氧胆酸(UDCA)生化应答情况的评估通常需要在UDCA治疗后的1个月(西安)、6个月(爱媛)、12个月(巴塞罗那,GLOBE等)和24个月(多伦多)。这些标准可以有效筛查高危病例,使患者尽可能早期在二线治疗中获益,但评估的滞后性和有创性促使我们去探索新的预后评估策略和方法。


瞬时弹性成像检查通过测量肝脏硬度来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并对肝纤维化进行准确分级,具有无创、简便、快速、易于操作、可重复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等特点,目前已被美国肝病学会(AASLD)、欧洲肝病学会(EASL)以及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纤维化临床评估的重要手段。PBC胆汁淤积的疾病特征会影响肝脏硬度对肝纤维化评估的准确性;PBC的高度异质性需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动态预后评估手段,因此,肝脏硬度在PBC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阐明。


该研究利用真实世界数据,为PBC患者的动态预后评估制定了监测策略,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首先,基线肝脏硬度 5 kPa和10 kPa可将PB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和监测策略;利用临床上肝脏硬度显著降低来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缓解,评估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利用临床上肝脏硬度显著升高来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为评估现有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创新背后


本课题组从事PB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进行了长期深入、锲而不舍的研究规划,在PB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倾注了大量汗水。


在既往项目的连续资助下,团队首次发现并鉴定了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是PBC的疾病特异性分子(J Proteomics,2013,91:569-79)。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LAMP-2的表达与PBC病理分期和UDCA应答情况密切相关(Sci Rep,2015,5:9772),而LAMP-2A更是与PBC患者CD4+T细胞的活性密不可分[Ann Transl Med,2021,9(2):101]。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但碱性磷酸酶(ALP)正常的患者属于不典型PBC,在这类患者中PBC的诊断依赖于肝活检。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对于初治时血清AMA阳性,ALP正常的患者,基线血清IgM>0.773×ULN、年龄>42岁是诊断PBC的可靠指标[Hepatol Commun,2022,6(6):1403-1412]。


本课题组发现非诺贝特是一种有效的PBC二线治疗药物[Minerva Med,2022,113(6),974-982],并证实了其在UDCA应答不佳的肝硬化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Hepatol Commun,2022,6(12):3487-3495],扩展了非诺贝特的应用范围。同时,我们开展了针对初治PBC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发现非诺贝特和UDCA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ALP生化复常率,患者对非诺贝特耐受性良好[Am J Gastroenterol,2023,118(11):1973-1979]。


本课题组建立了评价1个月UDCA疗效的西安标准,即UDCA治疗1月后TBIL≤1×ULN,ALP≤2.5×ULN,AST≤2×ULN[Hepatol Int,2023,17(1):237-248]。该标准能更早的区别高危人群,使患者能更早期的启动二线治疗。


为了使PBC患者获益最大化,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实现了在基线为PBC患者提供风险分层、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疾病进展的目的,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作者介绍


图片18.png
通讯作者

韩英

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现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技术少将。

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学分会副会长。


图片19.png
第一作者

刘雁声

医学硕士,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读博士,武警青海总队主治医师。




团队介绍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系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韩英教授领导的慢性肝病防治专业团队在国际顶级消化和肝病杂志Hepatology、CGH 、AJG、Science Bulletin等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科金重大国合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10余项重大课题,牵头制定7部国家级指南及专家共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