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内,母乳含有免疫球蛋白(IgG、Ig
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内,母乳含有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干扰素等其他活性物质,有利于新生儿胃肠道植入益生菌群。母乳含有的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促胃液素促进了婴儿胃肠道保护屏障的发育及胎粪清除。此外,母乳可促进神经认知功能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许多母亲在哺乳期服用药物,因担心药物影响而中断哺乳,事实上多数药物的转运量都相当低,进入到乳汁中的剂量不足以对哺乳婴儿产生危害。
01
药物的乳汁转运和影响因素
1.药物的乳汁转运 药物主要通过扩散作用进入乳汁。产后72小时内,小泡细胞的间隙较大,药物及多种免疫球蛋白、活性细胞等更容易进入乳汁。因此初乳尤为珍贵,产后初期每日泌乳量30~100ml,药物转运的绝对量较少。
2.药物乳汁转运的影响因素 药物在乳汁中的分布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母亲血药浓度的影响。脂溶性高、分子量小、解离度低、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易进入乳汁。一般容易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的药物在乳汁中分泌较高;分子量小于500Da的药物容易转运至母乳,而分子量小于200Da的药物,乳汁中的浓度接近血药浓度;因乳汁的pH低于血浆,弱碱性药物(如巴比妥类)更易透过乳汁,解离常数(pKa)越大,乳汁/血浆药物浓度比值较高。绝大多数的药物是从母亲血浆被动扩散到乳汁,母亲的血药浓度是决定乳汁药物浓度的最重要因素,哺乳期应尽可能选用半衰期短的药物,可快速地从母亲血浆中清除,相应的婴儿暴露量也低。
02
婴儿的药动学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生化和酶的活性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药物在新生儿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特殊性。
1.吸收 由于蛋白水解酶、胃酸等的影响,部分药物在胃肠道内易被破坏,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吗啡、镁盐和大分子蛋白、肽类药物(如肝素和胰岛素)。虽然难以吸收,哺乳时应注意观察婴儿的胃肠道反应(如腹泻)。
2.分布 新生儿、婴幼儿体液含量大,脂肪含量低,从而影响药物分布。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对阿司匹林和地西泮等药物较敏感;另外有些药物,如磺胺类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蛋白结合位点,使游离胆红素升高,引发胆红素脑病,因此哺乳期母亲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
3.代谢 新生儿药物代谢酶发育不足,多数药物的代谢率降低,半衰期延长,容易引起药物蓄积,毒性增加。
4.排泄 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消除药物能力较差,尿pH较低,弱酸性药物排泄慢。新生儿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的作用也较成人低。因此经肾小球滤过排泄的药物如地高辛、庆大霉素等,和经肾小管分泌的药物,如青霉素等,在新生儿体内的半衰期明显延长。
03
哺乳期用药的原则
在使用前应综合评估婴儿状态和药物风险。
1.婴儿状态的评估 询问有关婴儿的信息(婴儿的年龄、发育情况和稳定性)。了解该药物儿童批准用药情况:如果药物适用人群包含婴儿或儿童,且有较长期安全性,一般来说危险比较小。
2.理论婴儿剂量(TID) TID[μg/(kg·d)]是对婴儿可能从乳汁中摄取的最大药物剂量的一种估算值,如只有乳汁的峰值水平(Cmax)数据,则以此估算的TID值为最大转运剂量,大多数情况下婴儿获得的实际剂量更低。
3.相对婴儿剂量(RID) RID是婴儿从乳汁获得剂量与哺乳期妇女药物剂量的比值,是评估哺乳期用药风险常用指标之一。一般来说RID<10%在哺乳期是安全的,大多数药物的RID<1%。
4.母亲乳汁与血浆的药物浓度比值(M/P) M/P>1~5,提示乳汁中的药物水平高;M/P<1,反映仅有少量药物转运至乳汁。在多数情况下,药物进入乳汁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母亲的血浆药物水平,即使M/P比值高而母亲血浆水平低,药物转运至乳汁的量仍很少。
5.Hale博士哺乳危险性等级 “L”分级是美国儿科学教授Thomas W. Hale提出的哺乳期药物危险分级系统。Hale教授通过总结所有有临床应用数据的药物,包括其理化性质、代谢动力学参数,并利用TID、RID和M/P等参数,归纳了数千种药物在哺乳期使用的危险分级。按其危险性分为L1~L5五个等级,认为L1级最安全,L2级较安全,L3级中等安全,L4级为可能为危险,L5级为禁忌。尽量选择L1级和L2级的药物,使用时一般不需要停止哺乳,但要注意药物的说明书中哺乳期用药注意及警告事项。
来源:人卫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