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结直肠癌领域发展现状与专场亮点——持续推动肠癌精准治疗,展现中国科研风采

2024-10-08作者:论坛报雨彤资讯
原创


《CSCO每日新闻》版面概览



《CSCO每日新闻》具体内容


科技百花齐放,推进精准治疗


结直肠癌领域近年新的诊疗技术、方法不断涌现,但核心目标始终未变,即我们长期强调的“精准治疗”。


在诊断方面,单细胞测序、液体活检等技术的成熟使得临床诊断越来越精细,肿瘤治疗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分子治疗,这也使得临床医生制定方案时需要考量的问题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类已经敲开了人工智能(AI)时代的大门,AI诊疗疾病的准确率甚至可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相媲美;内镜、超声、CT/MR等领域未来都必将有AI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病灶,从而避免遗漏、减少误诊,最终造福于患者。


在治疗上,免疫治疗特别是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兴起在很多肿瘤中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对dMMR型大肠癌患者采用双免疫(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治疗6周后,80%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该方案有望成为dMMR患者标准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帮助这种类型的患者免除手术。然而,对于大多数pMMR型的结直肠癌患者而言,免疫治疗长久以来一直是个禁区。团队之前发现,西达本胺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以在这部分类型的患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为晚期患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不仅如此,对于pMMR型的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策略也初具成效,有望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


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对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的影响已有了诸多报道,越来越多的团队在尝试通过粪菌移植等方式为肠癌患者开辟新的治疗道路。此外,接近半数的肠癌患者伴有KRAS基因突变,而这个既往无法成药的靶点现在也有了抑制剂,并逐步应用于临床,这无疑将大大缓解目前结直肠癌靶向药物匮乏的窘境。值得一提的是,外科的手术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有关开腹还是微创在不同患者中获益的争论,现在又加上了“机器人手术”这个新变量,十分具有探讨价值。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不断颠覆我们对于结直肠癌诊疗的传统认知,有助于我们的临床治疗越来越精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肿瘤的治愈率,帮助更多病患解除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立足传统经验,不断与时俱进


今年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沿用了以往方式,在27日进行的结直肠癌专场1中对围手术期和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两大部分的诊疗进展进行了探讨。围手术期的诊疗进展从影像评估、pMMR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和微小残留病灶(MRD)在早中期结直肠癌领域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展开;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疗进展则主要探讨了一线治疗中EGFR单抗的应用、肝转移患者的全身治疗、免疫治疗进展和RAS/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内科治疗进展,可谓亮点纷呈。


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治疗方案的制定越发谨慎——影像学、分子诊断学等领域的进步帮助我们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了更为细致的区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对于可手术的患者,初始的影像学表现、微卫星稳定性状态、MRD情况都是我们制定治疗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对于晚期患者而言,病理分子分型的意义进一步提升,大家所熟知的RAS/BRAF突变依旧是肠癌治疗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时至今日,EFGR单抗(西妥昔单抗)和VEGF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也还是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所以今年,针对EGFR单抗的应用、RAS/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内科的进展,我们依旧开设了专题介绍。


除此之外,针对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我们分别从肝脏外科视角和肿瘤内科视角对患者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知道,结直肠癌有一半的患者会发生肝转移,这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的疗效往往更差一些;但是,有相当比例的患者肝脏病灶是可切除或潜在可切除的,还有一些患者经过全身治疗之后,在切除原发灶及针对肝转移灶进行局部治疗之后,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存获益,甚至部分患者能够长期达到无疾病证据(NED)状态。那么,不同科室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彼此之间又应当如何配合?这些都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本次会议中,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在去年CSCO的专家共识会上,大部分专家对肠癌MRD的应用还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不建议太过激进地依据MRD检测结果对患者当前的治疗进行升级或降级。在本次专题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针对MRD的研究进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对治疗思路的调整非常具有启发。而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肿瘤领域最瞩目的一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也带来了专题介绍并总结了相关进展。


此外,将在28日举行的结直肠癌专场2还设立了国际专场和口头报告环节,针对免疫治疗、后线治疗等热点问题,将邀请国内外结直肠领域知名专家们进行观点的深度交流和进展的集中展示,非常值得期待!


聆听东方之声,汇聚中国力量


在过去,中国的科学家在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这些国际盛会时,更多扮演的是聆听者、学习者的角色。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走向国际讲台,将我们优秀的研究成果介绍到全世界。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中国学者的口头报告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特别在ASCO全体大会系列(ASCO  Plenary Series)快速摘要更新专场,六项重要报告中有三项都来自中国。这些成果不仅得到了包括ASCO候任主席在内的诸多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也打破了西方学者长期以来视东方学者只能作为“跟随者”的刻板印象。这些令人振奋的进展既依赖于我国临床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得益于中国制药企业的发展;不同领域的专家将自己的智慧彼此联结,使得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特别是越来越多质量过硬的国产抗肿瘤药物涌现,使许多国际领先的治疗方案能更好地普及中国民众,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


未来结直肠癌领域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对于我们这些医学工作者而言,重点还是要聚焦到科技创新本身,这指的不仅是治疗药物的增多和迭代,还要求我们的治疗理念、治疗思路不断突破;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强调研究过程的严谨、务实,一定要基于良好的方案设计和严格的执行保障才能带来真正坚实而令人瞩目的成果。就像我前面反复谈到的,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精准区分,为患者规划更为细致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尽可能节约患者的治疗成本,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CSCO肠癌专委会将继续为大家收集和报道全世界最新的肠癌研究成果,也会特别关注来自中国学者、更适用于东方人群的研究发现,将更加有效、低毒、经济、便捷的治疗方案推广开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王运 供稿 徐瑞华 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