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癌症不是老年人的专利,9岁男孩确诊结肠癌,给所有家长敲响警钟

2020-06-12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近日,南京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了一名年仅9岁的结肠癌患儿,这个案例给我们一些启示,癌症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9岁的小雨(化名)家住连云港,在3岁左右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便血,家住带他去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痔疮,建议回家观察,未予特殊治疗。


在此后的6年中,小雨便血的情况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家长一直以为是痔疮,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去年的年底,小雨出现肚子痛的症状,家长带去医院检查,医生怀疑是“阑尾炎”,但是结合小雨有便血的症状,建议做一个胃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发现大肠里面有息肉,于是在肠镜下切除了息肉,送去病理科检查。病理结果出来大出所望,居然是恶性肿瘤,小雨被诊断为结肠癌。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癌,还是结肠癌?”一时间,一家人都没法接受这一结果。由于切除息肉前,没有想到是肿瘤,导致肿瘤分期不明确,切缘不清,小雨被转诊至南京市儿童医院。


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医生给小雨做了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一期结肠癌,淋巴结没有转移。




结肠癌分为一二三四期,一期结肠癌是最早期的癌症,术后不需要放疗和化疗,定期复查就可以了,治愈率超过90%,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么小的儿童出现结直肠癌,确实比较罕见,但不代表没有,如果儿童出现反复便血,一定要引起重视。


儿童便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痔疮,很多小朋友偏食,蔬菜水果吃得少,水分摄入不足,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容易出现便秘,长时间用力大便,容易诱发痔疮,坚硬的大便,摩擦痔疮的血管,可以导致便血。


除了痔疮,小孩的便血还可以见于肠道息肉、肛裂、炎症性肠病,甚至是肠癌。所以,儿童出现便血,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


如果是痔疮导致的便血,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补充膳食纤维,教孩子养成科学合理的排便习惯,不要憋大便,绝大部分儿童的痔疮都可以保守治疗,便血的症状会明显的好转。


如果是肿瘤引起的便血,可反复发作,时好时坏,还可以伴有其他的症状,例如腹痛、体重下降、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便秘、或者腹泻与便秘相交替等。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如果便血症状反反复复,还伴有上述的症状,应该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做一个肠镜是最重要的,可以明确肠道中有没有息肉、炎症和癌症。


结肠癌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癌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生存率高,治愈率超过90%。但是,晚期肠癌的治疗效果就很差了,5年生存率不超过10%。


所以,家长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你的小孩经常出现便血,反反复复,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作为个人,应如何认识结直肠癌并提早识别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 王锡山教授给出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知识点1: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升高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数第三名,死亡数第五名。

结直肠癌是“吃出来的病”,也是“富贵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好转,高糖高脂食品与红肉等精加工肉类的摄入成倍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预防结直肠癌需多层面共同努力。王锡山教授指出,从国家战略层面,应关口前移,预防大于治疗;从社会层面,媒体、医院、学会及各种组织应针对结直肠癌防治规范化和科学化积极进行推广宣传;从个人层面,管住嘴、迈开腿非常重要,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健康长寿,更关系到整个家庭能否幸福美满。


知识点2:排便习惯改变一定要引起注意


正常情况下,人排便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些人每天一次,有些人两天甚至三天一次,这都是正常的;但大多数人与自己相比都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频率,排便的性质与形状也大致不变。当排便习惯出现显著改变的时候,如:由一天一次变为一天数次或数日一次,大便由成形软便变为不成形稀便或显著变细,频频想解大便却排不出来,或是总有便不净感,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警惕。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就是各种胃肠道疾病的警报,甚至往往有可能是结直肠癌的表现。

当排便习惯和形状出现改变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找到引起异常的原因。越是掉以轻心,盲目自信,拖延就诊,万一耽搁病情,日后恐怕越是追悔莫及。


知识点3:痔疮遭罪,肠癌要命


随着疾病的进展,结直肠癌患者通常会出现便血、腹痛、腹胀等表现。但很多结直肠癌患者却在出现便血时误认为自己得了痔疮,并自行服用药物。

王锡山教授指出,在临床工作实践中,70%—80%的直肠癌患者都有被误诊为痔疮,并且进行误治的经历。

那么,如何分辨到底是痔疮还是肠癌引起的便血?王锡山教授给出了一个自行鉴别的方法:如果在便后,由肛门滴落几滴鲜血,这种情况是痔疮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如果有血液、黏液分布在便表面或是混杂在便之中,这种情况更应警惕肠癌。

实际上,疾病引起的症状因人而异,专科医生往往也需要借助不同的辅助检查才能更好地判断病情,个人凭借自己的想象给自己下诊断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发现自己便血或是有显著的排便习惯改变,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

结直肠外科最简单的检查就是肛门指诊,但许多人体检时由于害羞和害怕不愿意行此检查。实际上只需一“指”,就可以发现接近一半的直肠癌患者。这个检查快速简便,大家应当充分意识到其必要性与重要价值,切勿过分抗拒。


知识点4:肠镜筛查非常重要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定期筛查就变得非常重要。

王锡山教授建议,根据中国现行的专家共识,40岁后应当每年行一次粪便隐血检测或是多靶点粪便检测,筛查结直肠癌,简便易行。而对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如一级亲属里有结直肠癌患者的人,曾经得过肿瘤的人,有肠道息肉病史的人,或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粘液血便的人,更应该早期行肠镜检查。肠镜是结直肠癌检查中是“金标准”,医生通过进入肠道的显微内窥镜,能发现肠道中的息肉、肿瘤等各种异常。如果发现有息肉,应当及时切除,并根据病理结果由专科医生决定后续复查频率。如果当年没有发现异常,那么可以5-10年后再做,这样从卫生经济学上来讲更为合理。

综合:曾哥每日科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