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信息:
张小亮 梁海丹 刘成森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人民医院麻醉二区 525200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08):818-82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416‑00346
目前,关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炎性反应影响的研究比较少见,
基于此,我们将探讨其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临床麻醉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0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实施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化设计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利多卡因组及复合组,每组25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 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食管癌;
② 具备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手术适应证;
③ ASA分级Ⅰ~Ⅲ级;
④ 年龄≥18岁;
⑤ 术前无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史;
⑥ 无胸腔镜手术史。
排除标准:
① 存在穿刺及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禁忌证;
② 伴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循环、呼吸、内分泌系统及肝肾功能障碍等),其他恶性肿瘤,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
③ 严重心动过缓(心率<45 次/min)、低血压(MAP<60 mmHg);
④ 对麻醉药、镇痛药物过敏;
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方 法
术前禁食、禁饮8 h。
麻醉诱导前实施PVB:患者侧卧位,以T4~T7棘突朝向术侧旁2.5 cm处作为穿刺点,选择22号硬膜外穿刺针进行操作,穿刺至横突,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每点单次注射5 ml,20 min后检测神经阻滞是否成功。麻醉诱导:吸氧5 min(8 L/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5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5 mg/kg。
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氧流量1 L/min,呼吸频率10~14 次/min,潮气量8 ml/kg,吸呼比1∶2。监测心率、血压及肌松情况,维持PETCO2在35~45 mmHg、BIS在40~60。
麻醉维持: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靶浓度3~5 μg/L、丙泊酚(生产批号:5C201213,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靶浓度2~4 mg/L,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盐酸昂丹司琼0.4 mg/kg。MAP<60 mmHg、心率<50次/min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对症处理;监测手术期间出血状况,并估计出血量,必要时进行输血。患者清醒符合拔管条件后拔除气管导管。
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0.5 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0 min内输注完毕,后以0.4 μg·kg−1·h−1的剂量维持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
利多卡因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1.5 mg/kg的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in内输注完毕,后以1.5 mg·kg−1·h−1的剂量维持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
复合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与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方法、剂量同前。
对照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等剂量生理盐水。
1.4 观察指标
记录4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及瑞芬太尼用量。于诱导前(T1)、手术完成时(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检测4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采集3 ml外周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 min,采用ELISA法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0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BMI及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4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增加,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
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增加,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
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复合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增加,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见表1。
2.3 血清IL‑6水平比较
T1时4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2~T4时4组血清IL‑6水平均升高(P<0.05)。
T2~T4时:与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血清IL‑6水平均降低(P<0.05);对照组与利多卡因组比较,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复合组血清IL‑6水平降低(P<0.05)。见表2。
2.4 血清TNF‑α水平比较
T1时4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2~T4时4组血清TNF‑α水平均增高(P<0.05)。T3~T4时,利多卡因组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T4时:与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血清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复合组血清TNF‑α水平降低(P<0.05)。见表3。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4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03
讨论
研究显示,围手术期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可以减轻手术所致的炎性反应,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本研究中,右美托咪定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及利多卡因组,说明右美托咪定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或麻醉所造成的炎性反应,且优于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及利多卡因组,说明右美托咪定能减少手术中镇痛药物及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且优于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及利多卡因组,但是并未造成不良影响,分析原因可能与药物剂量及输注速度有关。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复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其他3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其他3组,说明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具有协同增效作用。4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可能与给药速度及剂量有一定相关性,因此,临床实际应严格控制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的给药剂量与速度,保证用药安全性。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平台发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