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血糖与尿糖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被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几乎全部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入血。因此,最终的尿液含糖量甚微,用一般的方法检查不出来,故尿糖为阴性。
但当血糖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尿中即可出现尿糖,即尿糖阳性。所谓肾糖阈,就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通常为8.9~10.0 mmol/L。
理论上,尿糖阳性的程度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高低,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却会遇到血糖与尿糖结果不符的情况,例如血糖高但尿糖阴性,哪些原因会导致这些“意外”情况呢?
原因解读
血糖高尿糖阴性
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其血糖超过10.08 mmol/L甚至超过13.00~16.80 mmol/L,可表现为没有糖尿,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甚至接近20 mmol/L时都可能出现尿糖阴性。
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肾小球血管胞膜细胞产生较多胶原,内皮细胞及系膜增生,使得肾小球硬化,滤过葡萄糖降低,而患者对葡萄糖的代谢与利用障碍,使机体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肾小管对血糖的重吸收加强,导致“肾糖阈”增高。
血糖高尿糖假阴性
见于尿液的细菌感染,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细菌会优先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一些研究数据提示,尿液储存于膀胱内或放置达2小时,可使得尿糖结果降低5%;若继续延长时间,其尿糖降低速度逐渐增高,从而检测到尿糖为阴性。
来源:综编自李青科普、检验医学网
周智广教授 团队匠心打造
活动仅限9月,扫码立即报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