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正常人之所以是正常人,不是因为他人是正常的,而是因为他处在一个正常环境里。
01
陶勇:我理解砍伤我的人
大家还记得陶勇吗?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遭遇了一场劫难。
他在出门诊的时候,被一名患者追砍,颅脑外伤、枕骨骨折、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整整两周才脱离生命危险。
最近,他接受了媒体采访。
记者问陶勇:
“你恨他吗?连你这样的人都被追砍,你觉得公平吗?”
陶勇回答说:
“我不恨他,但也不宽恕这种行为,我只是理解他。”
“理解他”是什么意思?
陶勇讲了一个故事:
“我曾经帮助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她的眼睛有白内障,我们给她免费捐赠了人工晶体。
后来我就去给别的病人会诊,下楼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个女孩的爸爸在偷钱。
我也没有特别惊讶,因为他们家真的太困难了,他们已经把地、房子全卖了,她爸也不上班了,所以你会觉得这一家怎么是这样的,小偷的一家子。
但是您知道吗?后来又过了一阵子,他们又上我的门诊就医时,正好碰上一个老太太上楼梯摔了,她爸二话不说,背着那个老太太就走,就到急诊室包扎去了。”
讲完这个故事后,陶勇说了这样一段话: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人性本善,也不认为人性本恶,我认为善和恶就是硬币的两面,根本就分不开。
人性,我认为就像流水,它要靠引导。
如果你这个环境是一个向善的环境,它就会更好;而如果是一个恶的环境,大家可能都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其实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是站在衣食无忧、生活安定的情况下,去评判别人是好是坏。
而事实上我也经常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也穷困潦倒,到了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时候,我会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吗?
我觉得我也未必做得到。
所以人性的善和恶,真的是在环境中滋生的一个东西。
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向善的环境,而不是一个向恶的环境。”
陶勇这番话真是让人感动。
他活得太通透了,这样的人,很难不善良。
02
过得好的人更容易成为好人
陶勇这番话,让我想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
电影里,金爸感叹说:
“太太很单纯又善良,有钱却很善良,有钱人好像都很善良。”
他的老婆补充了一句话:
“不是有钱却很善良,是有钱所以善良,懂吗?如果我有这些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
电影里还有一句经典台词:“过得好的人更容易成为好人。”
这句话虽然毒,但说得很在理。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就是如此:有钱人不但比穷人更有素质,也比穷人更加善良。(穷人也有很善良很高素质的人,富人也有很残暴很低素质的人,所以不是说绝对,是说整体上)
前几天看过一个采访,采访对象是外卖小哥,让外卖小哥评价点餐对象。
外卖小哥说了这样一番话:
“接触了这么多点餐的人,从整体上说,有钱人的素质都很高,他们不但喜欢给小费,还对我们非常客气非常礼貌……”
为什么有钱人往往更有素质更加善良?
因为善良和素质是有成本的,这些都源于金钱和物质的保障。
所以古人说得好: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贫穷对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只是让人变得自私,更让人变得无理取闹。
有钱人之所以更有素质更加善良,不是他们生来就比穷人更善良,不是他们生来就比穷人有素质,而是他们生在优越的环境里。
就像《寄生虫》里所说的:因为钱像一把熨斗,熨平了所有褶皱。
他们从来没有不体面过。
一般的人,如果有这样的不差钱的培养,也能体面成这个样子的。
03
侥幸处于优越环境的人
请尝试去理解那些处于恶劣环境的人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下面这张留言条。
2020年6月24日,在东莞打工的湖北人吴桂春,在回老家之前,给经常去看书的东莞图书馆,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这张留言条感动了很多人。
但吴桂春让我最感动的,其实不是这张留言条,而是他说的另外一句话:
“好像一棵树一样,一棵树不能每一根枝桠都是那么茂盛,有好的有坏的,靠东南边总是叶子茂盛,谁叫你生在没有阳光的那一边。
把自己比成自然,你就不后悔。”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
我就是希望大家能把吴桂春说的话和陶勇说的话联系起来看。
希望我们这些侥幸生于东南枝桠的人,能够尝试去理解那些生于西北枝桠的人。
希望我们这些侥幸处于优越环境的人,能够尝试去理解那些处于恶劣环境的人。
04
“富足”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屠格涅夫的小说《白菜汤》。
这篇小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农家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青年是全村庄最好的工人,地主太太很是惋惜,便去探问这个青年的母亲。
那母亲正站在屋中央,拿着一个勺子,一勺一勺地喝着白菜汤。
地主太太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她的心肠真是硬啊,这种时候居然还能够吃东西!几年前,我9岁女儿死了,我悲痛欲绝,差点死掉。然而这个女人却在喝她的白菜汤。”
地主太太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向这个农家寡妇发问:
“难道你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
眼泪从农家寡妇的脸上淌下来:
“儿子死了,我的心被挖走了,我的日子自然也是完了,然而是不应该糟蹋的,这里面放有盐呢!”
屠格涅夫的这篇《白菜汤》,将贫穷对人的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不理解穷人,就像地主太太不理解农家寡妇为何要喝汤一样,因为“富足”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我之所以想写这篇稿子,其实就是想说三句话。
第一句:不要轻易去评价和责难别人的生活。
很喜欢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05
向下兼容
是现在精英阶层最缺少的东西
第二句:“希望侥幸生于东南枝桠的人,能够去理解那些生于西北枝桠的人。”
前段时间,一个大V在微博写了一件事,我看了特别感动:
北京连着下了两天大雪,这是我来北京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
我在手机上买了些菜,结果送菜的外卖小哥,不小心把我买的蛋打碎了。
他带着哭腔跟我说:
“我赔给您,求求您别给差评。”
我接过袋子,说:
“没事,我自己处理就行,您不用赔哈。”
结果当我已经进了小区,回头发现他还站在原地,很愧疚很抱歉地看着我。
于是我又补了一句:
“没事,您快去送下一单。”
他给我深深鞠了一躬:
“对不起。”
我鼻子一酸,赶紧上楼了。
上楼以后,打开袋子,发现所有的蛋都碎了,无一幸存。
我拿起手机,给他发了条短信:
“没事,只碎了一个。雪天路滑,您注意安全。”
我为什么要发这条短信呢?
——因为我知道,鸡蛋都摔成这样了,他一定也摔得不轻。
这样的共情实在是太难得了。
今年有一个词特别流行——向下兼容。
什么是向下兼容?核心就是三个词。
第一个词——换位思考
懂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第二个词——包容
不鄙夷别人的无知、贫穷、粗俗,因为知道这是出生、智力、成长环境的不同造成的,所以包容每一个人的高度。
第三个词——共情
因为知道“在己之下”那些人的不易,所以更加善待他们。
向下兼容——这是现在精英阶层最缺少的东西。
所以,我才提出这个寄望:
希望侥幸生于东南枝桠的人,能够尝试去理解那些生于西北枝桠的人。
06
每个人都是善恶同体的兽
第三句:争取成为一个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人。
陶勇在采访中还说过一句话:
“所有人其实都是善恶一体,没有什么单纯的好人,也没有什么单纯的坏人。
每个人都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也一样,你们只是没有看到我其他的那些面而已。”
陶勇这段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尼采说的:每个人都是善恶同体的兽。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横切面,每个横切面给你展现的都是不同的事实。
人性很复杂,不一样的环境会激发不一样的特性。
你很讨厌一个人,其实你讨厌的只是她的某个横切面而已。
那你有没有好好看过,她的其他‘面’,整个‘体’?”
很喜欢青春爱情片《怦然心动》。
女主角一开始超喜欢男主角,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她渐渐不那么喜欢他了,“他原来有那么多缺点”,甚至对他还有了一点讨厌。
女主角的爸爸是一个画家,画家爸爸对女儿说了这样一番话:
“一幅画并不是众多物件简单拼凑而成的,虽然牛只是一头牛,青草只是青草,鲜花只是鲜花,穿过树枝的阳光也仅仅只是一束光;
但如果将它们放到一起,却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魔力。”
爸爸给女儿传达的意思就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什么叫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其实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我们在观察和认识一个人时,不要只相信你迷恋的部分,同时也要看到他身上存在的缺点。
第二层意思是:我们在观察和认识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个人身上存在某种缺点,就一刀切地彻底否定他。
第三层意思是:我们在观察和认识一个人时,要看他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还是整体小于局部之和。
如果一个人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其实就值得我们继续去喜欢。
而我们自己,也要争取成为一个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人。
来源: 拾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