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学笔记|常见病联合用药之支气管哮喘

2021-12-26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呼吸资讯头图.png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一、病因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病,常与过敏体质(个体变应)、原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中促发因素有关,是此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促发因素包括:吸入物、感染、食物、气候改变、精神因素、运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月经、妊娠、精神和心理因素等及变应原等。


二、症状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伴哮鸣音、气急、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大多数患者可经药物治疗得到控制。少数患者还可能是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可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或可自行缓解。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临床上常分为3 期5 级。


三、用药方案


用药方案1(β 受体激动药) 如沙丁胺醇,成人,一次2.5 mg,一日3~4 次;或特布他林一次5 mg,一日3~4 次。或其他具有支气管解痉作用的β 受体激动药,如中效类克伦特罗、氯丙那林等和长效类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


用药方案2(茶碱) 如氨茶碱片,一次0.1~0.2 g,一日2 次;极量:一次0.5 g,一日1 g;或氨茶碱缓释片,口服,一次0.1~0.3 g。一日2 次,一日不超过0.9 g。或其他具有支气管解痉作用的茶碱类如胆茶碱、二羟丙茶碱、多索茶碱(可镇咳)等。


用药方案3[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 μg/4.5μg(或320 μg/9 μg)吸入,一次1~2 吸,一日2 次。或其他糖皮质激素(ICS)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等。


用药方案4(抗胆碱药) 如噻托溴铵,一次18 μg,一日1 次;或异丙托溴铵0.5 mg,每6~8 小时1 次。或其他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等药物。


用药方案5(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孟鲁司特(具有3 种不同的规格),4~10 mg,一日口服1 次。或其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司特等。


用药方案6[抗过敏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如酮替芬片,口服,一次1 片,一日2 次,早晚服。或其他抗过敏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曲尼司特、酮替芬、奈多罗米钠等。


用药方案7(平喘中成药) 如补肺丸,口服,一次1 丸,一日2 次。或其他平喘中成药如养肺丸、止咳定喘丸、蛤蚧定喘丸、止咳灵注射液等。

用药方案8(补虚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 次。


四、联合用药


1.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用药方案1(β 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 + 用药方案4(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


2. 在长期维持治疗中,对哮喘患者症状明显进行第4 级用药


用药方案3[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 用药方案4(抗胆碱药:噻托溴铵) + 用药方案2(茶碱:氨茶碱缓释片)。


注1:根据需要可加用药方案7(平喘中成药:养肺丸),或用药方案8(补虚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注2:在上述联合用药中,凡注射剂联用时、凡中西药联用时以及与必须单独使用的药品联用时(包括联用药物相互有拮抗作用时)等,其联用方案中的药品均应独立、分时或序贯进行使用。



来源 药圈网 节选自《常见病联合用药手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