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2021-04-08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脑血管病非原创

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又名假脑瘤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同的、以颅内压增高为特征的综合征。患者除颅内压增高外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正常,病情发展缓慢、且能自行缓解。

发病原因

本综合征的病因很多,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

(1)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而引起颅内高压。多见于肥胖患者(可能为肾上腺皮质或雌激素的失调)、甲状腺功能不足、妊娠或产后、艾迪生病、撤停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等。

(2)颅内静脉窦引流障碍:如中耳炎并发横窦血栓形成,乳突炎和产后继发的静脉窦血栓形成,以及原发性静脉窦血栓形成。

(3)药物作用维生素A过多会产生颅内压增高。婴儿服用四环素偶有继发颅内高压。硫二苯胺类、奈啶酸类、庆大霉素等药物也可致颅内压增高,停用药物可使颅内压下降。

(4)其他如缺铁性贫血、脊髓灰质炎、急性感染性多发神经炎、结缔组织病等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发病特征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前多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患者的外观和自我感觉良好。

头痛是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钝痛,弥漫到整个头部,有时呈动性,晨起或用力咳嗽后明显,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可能是由于伴发的脑水肿牵引脑膜与脑血管的神经末梢所致。患者经神经系统检查时,可发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和颈项有抵抗。重症患者有复视、眼球外展受限等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儿童的良性颅内压增高可以没有头痛,或轻微头痛,以兴奋、 易激惹、烦躁不安,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

对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慎重。要通过临床详细而全面的检查,排除了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其他原因肿瘤、炎症、脑积水等)之后,再根据临床上仅有颅内高压症状、脑脊液细胞生化检查正常、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未能发现颅内局部病灶等特点而做出诊断。以后仍需一段时间的严密观察和随访。

治疗

本病预后良好,病程可持续数月,少数可复发。病程迁延过长者视力可以严重受累,甚至失明。多数无后遗症。

治疗以消除病源、降低颅内压为主。积极寻找病因,对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过度肥胖者应劝其节食,对静脉窦血栓形成者可考虑用抗凝剂、乳突炎应手术治疗,对病因不明者可考虑做脑脊液分流术(传统单侧VP分流术相比,良性颅高压患者行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症状,效果更加持久),对内分泌机能低下者须用替代疗法。

对症治疗以降低颅内压为主要措施,常采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亦可合用醋氮酰胺,以减少脑脊液的分泌。

护理要点

1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对于患者的护理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首先要让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位,这样有利于患者颅内静脉的回流,以缓解患者脑水肿的情况。同时要持续或间断的给患者进行吸氧。 以降低患者脑部的血流量。

另外,要注重对患者液体的补充,如果患者能自主饮食,要让患者多饮水,同时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以防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禁食者要及时进行静脉补液。

2、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瞳孔的变化,以防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颅内压的再度升高,从而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最重要的就是防止患者的颅内压的骤然升高。

3、 患者在平时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且多饮水,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避免解大便时用力过度而造成的颅内压增高。要注意保暖,谨防着凉感冒,从而避免剧烈咳嗽引起的颅压增高。

来源:东直门医院神经外科(张国珍 刘芮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