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美国科学家日前进行的一项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研究显示,“武汉绝不是该病毒的源头”。研究称,这种导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并非来自实验室,而是自然产生的。这种病毒的较弱版本已经在人群中传播了数年,甚至几十年。研究者表示,经分析都指向了比那里更早的起源,武汉那里肯定有一些病例,但绝不是该病毒的源头。
3月29日疫情战报已集结完毕!
疫情播报、诊疗进展、基层解惑、战地日记四大看点,
带您回顾热门资讯,精彩莫错过,赶快关注吧!
疫情播报
美国伊利诺伊州公共卫生部门负责人艾奇克28日证实,芝加哥市一名不到一岁的婴儿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艾奇克表示,美国之前未出现过婴儿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这名婴儿的死因正在调查当中。
2.冰岛发现全球首例“双重感染者” ,全境发现40种病毒变体
3月24日,冰岛媒体称当地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被检测出体内存在两种新冠病毒,其中一种为原始病毒的变体,可能是全球首次“双重感染者”。
3.河南通报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情况:曾与无症状感染者一同就餐
王某某,女,59岁,漯河市图书馆保洁人员,住漯河市源汇区恒大名都小区。3月24日晚出现头痛症状,26日下午17:00左右自测体温38.5℃,19:30左右在其儿子驾车陪同下,到漯河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随后就地隔离观察,28日20:20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4.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世璧逝世,享年90岁;今年以来中国已痛失13位院士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世璧于2020年3月28日逝世,享年90岁。
5.太相似!110年前,他提出人传人、建议“封城”,自制口罩……
西医东渐,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作为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学校,自开办之日起,就把“减少人民痛苦”作为办学宗旨。代代北医人薪火相传,以“除人类之疾痛”为誓言,坚守、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他们是创立北京中央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鼠疫斗士”伍连德;是为“消灭梅毒”鞠躬尽瘁,死后捐献遗体的北医老校长胡传揆;是一生对抗脊髓灰质炎的“糖丸爷爷”、北医1950届毕业生顾方舟;是“发现青蒿素”,创制新型治疗疟疾药物,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诺贝尔奖得主、北医1955届毕业生屠呦呦;是亲历各个霍乱疫情治理现场的流行病学家魏承毓;是“以身试药”,研制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的北大人民医院医生陶其敏;是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北医1960届毕业生钟南山……更是每一位奋战在非典、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第一线的北医人!
6.40余位在汉专家开展新冠病例“联合大讨论”, “鸡蛋里挑骨头” 只为降低病亡率
3月27日下午,一场“阵容豪华”的病例讨论在汉口举行。出席的专家既有国家专家组,又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圣青、武汉市金银潭医院ICU病区主任吴文娟等分布在各集中收治医院的专家30余人。
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天津发布 发布消息称,3月22日天津新增4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其中中国籍3例,法国籍1例。通报显示,4例新增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中,有两人为夫妻关系,其中丈夫系法国籍,输入性病例患者于3月21日乘巴黎到北京CA934航班,22日12:30降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入境时两人体温均偏高,个人申报有发热、干咳、头痛等症状。
钟南山院士表示,关于中国国内“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目前了解得很有限:既没有具体数字,也未有详尽研究。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断。比如:一般来说,无症状感染者对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的传染率很高,但是中国近期新冠肺炎新确诊病例数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这可以说明:中国还没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
9.出院后免疫系统仍脆弱:王红阳院士发布首个恢复期新冠患者免疫细胞单细胞测序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疫情已呈现出全球大流行的趋势,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等欧美国家疫情形势极为严峻。美国累计确诊人数更是突破12万,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美国或将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
10.准确率仅40%,中国捐了次品试剂盒?菲律宾卫生部道歉了
据菲律宾媒体报道,菲律宾卫生部称一批中国寄往菲律宾的某些COVID-19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准确率仅有40%。3月29日,菲律宾卫生部发布公告,对有关中国援菲新冠肺炎检测试剂质量的事宜作出澄清。中国政府捐赠的华大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和圣湘核酸检测试剂盒,经由菲律宾热带病研究所评估,其测试水平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试剂盒相当。菲律宾政府无需单独购买其他试剂盒。
11.美科学家计划让100位健康人感染新冠病毒,来测试疫苗效果,伦理道德和全球大流行,该如何抉择?
近日,美国罗格斯大学、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和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线发表了题为:Human Challenge Studies to Accelerate Coronavirus Vaccine Licensure 的预印本论文。该论文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12.北京确诊1例无症状输入患者,隔离点观察期间始终未出现症状
3月28日,北京一名境外输入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为无症状患者,该患者3月19日抵京后在集中观察点一直未出现不适,3月27日核酸检测为阳性。
3月29日15时,“全球抗疫,四海同心”第二届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召开,张文宏、李兰娟等七位国内外顶级专家齐聚,深度解析全球新冠疫情走向及各国抗疫策略。针对大众关注的境外输入疫情是否会引发国内疫情会二次爆发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目前,中国的境外输入防备工作做得非常好,一方面,中国海关的筛检、隔离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另一方面,社区的防控工作也比较到位,此外各地也都加强了医院发热门诊的建设。结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张文宏认为,在目前可预计的情况下,境外输入疫情的控制应该比我国第一波,即武汉疫情的控制要容易得多。
今日,从湖北省荆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3月27日,1名甲状腺疾病患者到荆门市一医院(南院区)就诊入院,3月28日经核酸检测,结果为新冠肺炎阳性检测者,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诊疗进展
15.英国学者柳叶刀子刊发文:应重视新冠病毒肝损伤,与免疫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当地时间3月20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胃肠肝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在线发布了一篇通讯文章(Correspondence),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病人肝损伤之间的联系。作者们表示,COVID-19诱导的肝损伤与病毒带来的先天免疫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这可能会带来临床治疗上的干扰,迫切需要更加深入的相关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呈全球大流行趋势。COVID-19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肺是主要受损靶器官外,肝脏亦是重要的受累器官之一。COVID-19合并肝功能异常可见于病程的各个阶段,需要重视肝脏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等因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仔细甄别病因并进行精准管理,是降低COVD-19肝损伤发生率、病死率与缩短住院时间的关键。有必要进一步加强COVID-19合并肝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措施和预后的研究。
据报道,德国一名确诊患者发烧后病毒滴度很高,但症状消失后却仍然感染了两个紧密接触者。近日,谢立新博士和洛克斯·沙玛博士针对此种现象进行了合作研究,结果发现,部分轻症患者在症状消失后仍然存在病毒感染,甚至于8天内病毒感染都呈阳性。相关研究已同步发表在美国胸科协会的《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的网络版上。
美国科学家日前进行的一项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研究显示,这种导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产生的。根据科学杂志《自然医学》发表的证据分析表明,新型病毒“不是在实验室中构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为操控的病毒”。同时,尽管许多人认为该病毒起源于中国武汉的一个海鲜市场,但加里说这同样也是一个错误观点。“我们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指向了比那更早的起源。武汉那里肯定有一些病例,但绝不是该病毒的源头。
19.重大进展 | 中国学者率先解析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血液免疫学特征
2020年3月27日,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王红阳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肖传乐研究员共同通讯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 未经同行评审在线发表题为“Immune Cell Profiling of COVID-19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Stage by Single-Cell Sequenc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应用单细胞技术全面表征了从COVID-19中恢复的10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转录变化。
20.一枚鸡蛋可以生产一剂流感疫苗,那它能否用于新冠病毒疫苗呢?
目前,全球主要流感疫苗生产商基本都还是以基于鸡蛋为主,因为成本相对低廉。想象一下,每一枚鸡蛋都是一个密闭的无菌生物反应器,再配合发达国家高度产业化的养殖行业,成本可以做到更低。一枚鸡蛋最终提取分离的抗原成分差不多刚好可以做成一剂疫苗。
第二批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在意大利已经工作一周时间,在第二批13人的专家团队中有两位中医专家,她们分享了哪些中医药抗疫经验?反响如何?当地时间25日中午,记者视频连线了专家组成员、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杨珺超,她表示,意大利的同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非常感兴趣。
22.高福接受《科学》专访:欧美不戴口罩防新冠,是个极其严重的错误
Science 杂志在中国爆发新冠肺炎之初即联系采访高福院士,直到近日,高福院士回应了采访。高福是中国疾控中心主任,负责领导疾控中心大约2000名科研和工作组人员,这一人数是美国疾控中心人数的五分之一。除了负责管理工作,高福本人仍活跃在科研第一线。
3月24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眼科学领域顶级期刊 Ophthalm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ssessing Viral Shedding and Infectivity of Tears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tients 的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收集了17名新冠肺炎患者从出现症状第三天到第20天康复期间的眼泪样本,病毒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均未在其眼泪中检测到新冠病毒。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眼部传染风险较低。
24.华南海鲜市场测序分析:早期案例并不都出于此,病毒源头或更复杂
当地时间2020年3月27日,悉尼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医学科学学院爱德华·霍尔姆斯(Edward Holmes)教授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永振教授联合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一篇评论。该评论认为,尚不清楚样本是否来自经过市场的感染者还是源自该地点的动物。但对该市场目前已经缺少明显直接的动物采样,这意味着做出判断将很困难。
25.这名武汉医生在意大利待了3个月,中国经验无法照搬怎么办?
就在中国向意大利派出首支援助医疗队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孙宇已在意大利待了3个月。3月以来,孙宇目睹了与武汉相似甚至更为惨烈的场景,悲痛之余也有种不真实感:“不管是伦巴第还是艾米利亚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现在看来,在新冠病毒面前同样不堪一击。”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冠疫情防控等相关话题,专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沈群红。沈群红介绍,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应重视“日常涵养”,而不是仅仅在重大突发传染病发生时才想到公共卫生体系,避免“财神跟着瘟神走”的现象重复发生。
27.意“禁足令”效果显现, 或将再次延长15天! 疫情有望在五月下旬完全消失
此前,根据意大利总理府法令,将意大利解除全国“封城”日期从3月25日推迟至4月3日。但目前政府正在考虑将禁令期限再延15天。政府人士还指出,未来即使疫情放缓,管控措施也将逐步放宽,不会一次性放开。
28.夏天还是年底,全球疫情究竟何时结束?中外多篇论文预测走势
虽然中国的疫情已经有效抑制,但随着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超过60万,输入型风险进一步加大,许多人心里这个疑问也越来越大: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摘下口罩?经典传染病学研究中,经常运用数学模型简化各类传染病传播的复杂过程,那么,能用模型计算一下新冠疫情究竟什么时候能结束吗?上观新闻记者梳理了若干篇与疫情预测相关的论文和文章,尝试为大家理清一些脉络。
29.JAMA | 输注恢复期患者血浆可改善COVID-19重症患者临床症状,但仍需进一步试验
2020年3月27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刘映霞,张政及南方科技大学刘磊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在线发表题为“Treatment of 5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With Convalescent Plas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对危重患者COVID-19进行恢复期血浆输注的初步临床经验。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张永振教授与合作者悉尼大学爱德华·霍尔莫斯(Edward Holmes)教授3月26日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病毒的基因数据告诉人们的真相以及人们对于疫情起源的认知鸿沟。
近日,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刊文,表示要推动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司法部在今年改革重点任务中也提及,要评估完善《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这部“停更”多年的法律,再次面临大修可能。
32.德国如何实现控制病毒和社会运转平衡?病毒学家陆蒙吉回应
3月29日下午,第二届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举办,李兰娟、张文宏、葛均波等与会专家围绕全球各国抗疫策略、重症新冠肺炎诊治进展、中国经验对全球抗疫启示、COVID-19疫苗前景展望等话题展开探讨。德国病毒学家陆蒙吉指出,当前抗疫是全球的问题,因此要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既要控制新冠病毒传播,同时保证社会和经济尽快继续运作,每一步找到一个平衡点。
如果将灭活的病毒颗粒直接注射体内,引发机体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这便是传统的疫苗,产生预防接种的效果,当前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也是遵循这一基本原理。然而,只要机体产生出抗体,就能控制住病毒,这种想法可能仅仅是一种错觉,真实情况远非如此,有些抗体甚至可以促进新冠肺炎发展。那么,这是危言耸听,还是具有科学道理?一个事实是,许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先前抗体已产生,为什么这些抗体不能控制住病毒?这是由于抗体的复杂性所导致。
先前报道显示COVID-19患者的平均排毒时间为20天,最长37天。然而,在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新近报道了一个中度COVID-19患者,竟然具有49天的病毒排除时间。据作者介绍,这是目前关于COVID-19报道中病毒阳性持续时间最长的病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