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宋勇教授谈ADC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现状与未来

2024-10-16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d7a514f3829597dd9342e7e36c18380.png

2024年9月20-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和杭州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24 CSCO肺癌规范化诊疗研修班”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次研修班围绕肺癌规范诊疗、精准诊断、多学科诊治、临床研究等话题展开,旨在推广肺癌诊疗指南,传递国际最新进展,加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及解读,为广大医生分享学科发展经验。会议中,我们荣幸地采访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宋勇教授,现将采访内容整理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访谈精粹


video


Q1

在最近举行的WCLC和ESMO年会上,小细胞肺癌ADC新药研发备受关注,您如何看待ADC药物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未来的前景如何?



宋勇教授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近些年发展非常快的一个领域,如果说肺癌的治疗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那可能就是ADC时代。同样,ADC类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之后,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发展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近两年临床研究不断创新的背景之下。


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小细胞肺癌ADC的一些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比如B7H3 ADC最新临床研究数据的公布。从这些数据里可以看出,针对B7H3的ADC类药物成为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的新选择,我认为将来它还可能进入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因为任何一个新疗法在二、三线治疗或后线治疗取得成功之后,必然要向一线推进,这就填补了小细胞肺癌在靶向治疗领域的空白。


除了B7H3靶点之外,小细胞肺癌还有一些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共同靶点,比如TROP2靶点在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上也有很高的表达,这方面也不断有早期临床研究结果公布。此外,B7H3和TROP2靶点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也都在进行中,我们非常期待这些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以及有可能为临床实践带来的改变。


ADC类药物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当然是追求更有效、更安全、更精准,但这条道路并不那么平坦。


首先是“更有效”,如何让ADC类药物在小细胞肺癌中发挥更好的疗效?这难以避免会涉及剂量问题,什么样的剂量才是合适的?剂量增加可能提高疗效,却也面临着安全性的考验,我们永远要在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做选择。


第二,做ADC类药物研究的目标是精准。追求精准,就面临治疗前检测的问题,如TROP2分子检测或者其他靶分子的检测。但实际上,现在开展的一些临床研究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检测,将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筛选出针对ADC类药物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指导精准治疗。ADC类药物的自身结构决定了其自身特性,包括抗体(antibody)、连接子(linker)以及有效载荷(payload),这三部分经过一系列改进才能让药物本身更加完美,所以我们将来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Q2

针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除ADC外,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治疗以及细胞治疗等新型疗法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您认为在未来哪些治疗方式或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索和优化,具有改变临床实践的潜力?



宋勇教授



这个问题与小细胞肺癌治疗密切相关。对于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无论如何改变联合药物,我个人认为它的临床获益已经达到了瓶颈。而如何让小细胞肺癌患者更多地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应该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要大幅度提高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联合抗血管药物、联合PARP抑制剂,联合其他新型药物的联合方案也正在努力开展,但是早期临床研究结果并不惊艳。


如果要大幅提高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尤其是一线治疗效果,应该有新的治疗方法出现,比如双特异性抗体,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是DLL3×CD3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这个药物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免疫治疗的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实际上是“松刹闸”的概念,而前述DLL3×CD3双抗则是“手拉手”的概念,把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连接在一起,共同实施杀灭肿瘤细胞的功能,这是一个全新的疗法,有可能大幅提高疗效和生存希望。


在实体瘤的治疗中,细胞治疗已经开展了很多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FDA也已经批准了CAR-T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中的一些适应证。因此,在这一领域仍存在无限的可能,小细胞肺癌也不例外。我相信包括CAR-T、TILs、 TCR-T在内的细胞治疗都将有可能进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领域,也期待这些新的疗法有可能让小细胞肺癌从一个难治性疾病,转变为能够获得相对长期生存的疾病,甚至向慢性疾病的方向发展。




专家简介



宋勇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胸部肿瘤中心

南京大学呼吸病学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候任会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杂志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审阅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金陵医院  宋勇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