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为加强癌症筛查及早诊人才培养,提升癌症防治与健康管理水平,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实施了“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技术培训”项目,中华预防医学会为此项目国家技术支持与执行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作为北京市首批培训基地,从项目启动以来,因强大的师资力量、精细的课程设计、丰富的临床资源、规范的组织管理,深受学员的好评,每年为北京市培训100余名来自80余家北京市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特别是北京市癌症筛查定点机构的医务人员,切实提升了学员癌症筛查与早诊能力。
8月16日,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今年100余名学员在医院报告厅参加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2年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开班仪式。
中华预防医学会张伶俐副秘书长,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杨曼副处长,国家项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凯教授,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杜兵副主任、张爱华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书记、李子禹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王宁副主任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
会议由吴楠副院长主持。
张伶俐副秘书长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医院对于培训项目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希望医院继续坚持学用结合为导向,线下培训不缩水,理论培训与入科实践相结合不放松,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积极探索癌症筛查与早诊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杨曼副处长在致辞中提出,希望医院通过项目引领,以癌症早筛培训项目为抓手,与北京市目前实施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相结合,与推进健康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探索符合北京特点的癌症早诊早治及防治工作模式。同时希望各位学员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增强自身癌症早筛工作能力。
杜兵副主任在致辞中提到,培训项目在北京市基本形成了有规范培训内容、有确切和适宜技术、有资金保障机制、有学用结合前景的“四有”培训模式。希望医院通过培训项目,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体检机构医务人员的癌症防治和健康管理能力。
朱军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北京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肿瘤专科人才培养的高地,我院在肿瘤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负有不可推脱的社会责任。我们将一如既往汇聚医院骨干师资,精心筹备,确保培训质量,希望学员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专家授课环节由规培办公室文裕慧主任主持。培训课程通过直播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员共享。
詹思延教授为学员系统地讲授了《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从如何提出好的临床问题、形成恰当的研究假设、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合理分析和解说研究结果,用精练的语言,经典的案例,为学员展开了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张凯教授给学员带来了《肿瘤机会性筛查策略及适宜技术》,从早筛癌种的选择,高危人群的风险分层指导临床决策及适宜技术,分子检测早筛应用等方面与学员进行了精彩分享。
王宁副主任以《北京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概况及防治政策》为题,分享了北京市恶性肿瘤流行现状、趋势预测,当前北京市肿瘤登记直报网络、向WHO报送北京市肿瘤登记数据、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等防控工作。
精彩的课程后,在场人员表示受益匪浅。至此,开班仪式顺利结束。学员将在次日至11月,分批入科参与理论与实践培训。2022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拉开序幕。
来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规培办公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