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对于顽固性腹水,欧美及亚太地区指南均推荐在限盐及利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量放腹水(LVP)联合输注白蛋白可作为一线治疗;
仍无效者,应推荐进行肝移植评估,或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或植入自动低流量腹水泵及腹水浓缩回输治疗。
大量放腹水(LVP)
单次放腹水量大于5L时,每放1L腹水应静脉补充白蛋白6~8 g,以防止发生腹腔穿刺后循环功能障碍(PPCD)。
但其缺点是患者对于反复腹腔穿刺的依从性差,容易诱发感染,穿刺间隔期腹水可能很快增多,且短期快速补充大量白蛋白有可能导致前负荷过重,从而影响心肺功能。
放置腹腔引流管
放置腹腔引流管最早应用于癌性腹水的治疗,临床观察证明该技术可行,腹水外渗等穿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方法在我国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很少,欧美国家指南多不主张放置腹水引流管。
但近年来有关放置腹水引流管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
2015年Kathpalia等报道了一项纳入227例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约10%的患者在留置引流管72 h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SBP),且发生SBP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
Corrigan等报道了25例患者长期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回顾性研究,其中40%的患者无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或再入院,超过50%的患者在长期保留腹腔引流管且无其他干预措施情况下,生存期在200 d以上。
Stratmann和Solbach等的研究也显示,长期留置腹腔引流管经济、有效,能减少就诊次数,可作为LVP的替代措施。
Macken 等进行文献系统回顾,共纳入了18项研究、166例患者,约12%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SBP的总体发生率为12.7%(0~42%),腹腔穿刺管部位蜂窝织炎的发生率为6%,其他非感染相关并发症如肝性脑病等发生率均较低。
Macken等随后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36例研究对象,其中17例放置长期腹腔引流管,19例行LVP,两组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SBP和蜂窝织炎发生率,以及白蛋白、肌酐水平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长期留置腹腔引流管组的生活质量表明显高于LVP组。
总之,有关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文献报道多基于小规模回顾性研究。但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消耗低,不需要过多的医疗照护和设备支持,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且SBP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对于无TIPS及肝移植意愿的顽固性腹水患者,可放置腹腔引流管,但需加强局部护理,并警惕腹水感染。
内容节选自《关于肝硬化并发症诊治的共识与争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