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慢性肝病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TP)的患病率非常高。尽管现有多项指南/共识对TP管理提出推荐意见,但尚缺乏针对肝病相关TP的系统性诊疗推荐。本共识聚焦肝病相关TP,全面梳理相关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分型及治疗文献,结合专家经验,总结归纳出临床诊疗细则,旨在为肝病相关TP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以下为16条共识推荐意见,敬请关注。
推荐意见1
HRT定义:因肝病或肝病相关治疗所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推荐级别:2A)。
图1 肝病进展中的TP
推荐意见2
HRT的发生与肝病病因、病程、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机制涉及TPO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分布异常、骨髓抑制等;了解这些病理生理机制,是HRT临床诊治的基础(推荐级别:2A)。
推荐意见3
TPO水平、TEG、血小板抗体等3种血小板功能性检测指标可作为鉴别诊断TP的主要参考依据(推荐级别:2B)。
推荐意见4
根据病史、实验室化验、影像学检查结合血小板功能检测指标对HRT和/或其他相关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推荐级别:2B)。
推荐意见5
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判定临床TP的严重等级,评估出血风险,给予相应治疗,预防出血的发生(推荐级别:2B)。
推荐意见6
对于接受侵入性操作、手术及抗肿瘤药物治疗的HRT患者,建议参考上述血小板阈值,必要时给予升血小板治疗,以确保治疗的相对安全(推荐级别:2B)。对于肝病合并TP患者,消化内镜诊治前,需充分告知潜在的出血风险。有条件者,建议通过输注血小板等方法,将血小板提升至50×109/L以上,以降低出血风险(推荐级别:2B)。
推荐意见7
HRT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往往非单一病因所致,且同一病因往往可通过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引发血小板减少。因此,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需在病因治疗基础上,根据TP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患者的风险获益综合决策,避免非必要的升血小板治疗(推荐级别:2B)。
推荐意见8
拟接受择期操作、手术或特殊治疗的HRT患者,术前可给予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治疗以达到要求的血小板计数阈值,但需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推荐级别:2A)。
推荐意见9
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HBV感染患者合并继发免疫性TP时应同时应用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防HBV再激活(推荐级别:2A)。
推荐意见10
脾脏切除术、脾脏栓塞术、脾脏热消融术等有创治疗用于HRT患者需充分评估患者的风险与获益,建议术前采取MDT模式,综合各学科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注意术后血栓等并发症的防治(推荐级别:2B)。
推荐意见11
血小板输注仍是最快提升血小板计数的治疗措施,可用于各种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所致血小板减少;鉴于其保存期短、临床供应紧缺及潜在输注风险等,建议仅用于有危及生命出血风险及需接受紧急手术患者(推荐级别:2B)。
推荐意见12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通常有非免疫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针对非免疫性因素进行对症治疗或者排除病因,对明确诊断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申请血小板配型(推荐级别:2A)。
推荐意见13
HRT患者根据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及紧急性,在血小板输注、应用升血小板药物等治疗基础上,经中医辨证后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推荐级别:2B)。
推荐意见14
肝病合并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抗凝治疗需充分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后谨慎进行,低分子肝素剂量需减半或暂缓治疗(推荐级别:2B)。
图2 HRT诊疗流程
注:ALD,酒精性肝病;AIH,自身免疫性肝炎。
内容节选自《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