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我国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生存期逐步延长,越来越多患者需要接受三线及三线以后的治疗。瑞戈非尼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mCRC三线治疗标准。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探寻瑞戈非尼适合中国人群的优化剂量、不良反应全程管理策略及与免疫联合治疗的疗效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本报整理了顾佳毅教授的精彩内容,供读者学习。
专家观点
顾佳毅教授出真实世界研究越来越重要,未来的临床诊疗模式可能被真实世界研究所改变。今天将从瑞戈非尼的不良反应管理、药代动力学研究数据以及临床真实应用案例,给大家带来思维上的碰撞。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对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受到关注,靶向与免疫联合治疗还需开展更深入的探索,为肠癌治疗领域寻求更多突破。
真实世界研究中,对部分患者进行了瑞戈非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期待未来多中心联合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对靶向联合免疫、靶向联合化疗、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持续探索,指导临床实践。
一项瑞戈非尼治疗mCRC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研究入组72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mCRC患者。经瑞戈非尼治疗,mOS达到13个月。在进行疗效评价的29例患者中,DCR为44.8%,13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SD),16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肝脏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无肝转移患者瑞戈非尼治疗mOS为43个月,而有肝转移患者的mOS仅11个月。瑞戈非尼单药与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组的mPFS 分别为3.0和7.0个月(P= 0.086),在联合免疫治疗过程中,倾向于采用低剂量。瑞戈非尼单药组中位日剂量为120mg,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中位日剂量80mg。
瑞戈非尼真实世界的应用案例的确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瑞戈非尼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更能够调节免疫微环境,这为瑞戈非尼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尽管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步提高,但延长生存仍是晚期肠癌治疗的首要目标。瑞戈非尼作为姑息治疗三线方案的选择,已经被《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列为I级推荐。
瑞戈非尼具有多通道作用机制,除了能够抑制肿瘤的增殖、转移外,还能够抑制肿瘤的免疫逃逸。瑞戈非尼可以抑制对巨噬细胞增殖十分重要的CSF-1受体,并且调节免疫微环境,增强抗肿瘤免疫。瑞戈非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或胃癌的Ib期研究(REGONIVO研究)对瑞戈非尼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了探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mPFS为7.9个月,mOS未达到,胃癌患者的mPF为5.6个月,mOS为12.3个月。
随着联合方案的深入人心,瑞戈非尼联合免疫治疗或将有机会为mCRC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总结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的价值得到了领域内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认可,其源于真实临床实践,是RCT的重要延续与补充。瑞戈非尼作为首个口服多靶点治疗mCRC的多激酶抑制剂,既往更多的数据来自于国外人群,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收集这一药物在我国人群中应用的数据,用于指导我国的临床实践,对于最大化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顾佳毅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