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含铂双药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是重要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为了克服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并提高疗效,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率先探索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线治疗这部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取得良好结果,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s杂志(IF:20.1分,JCR Q1)。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为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临研中心主任储天晴教授,通讯作者为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名誉主任韩宝惠教授。
研究封面
基础研究显示,针对PD-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在前期临床研究中,研究者进行了一项22例的小样本探索性研究,发现这一组合可以将驱动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至15个月左右,显著优于当时标准治疗5个月左右的疾病控制时间。该研究结果两次受到世界肺癌大会邀请进行口头汇报,并同步发表于世界肺癌研究协会官方杂志JTO。为进一步确认前期临床研究的发现,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牵头,联合全国5家研究中心共同进行了这项Ⅱ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这项开放标签、随机、Ⅱ期临床研究纳入晚期驱动基因突变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信迪利单抗(200mg,静脉,每三周一次)联合安罗替尼(12mg,口服,每日一次,口服两周休息一周)或标准含铂双药治疗。接受化疗的患者,疾病进展后允许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ORR。
最终,研究历时4年完成入组,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以及含铂双药组分别入组49例和50例患者,两组ORR分别为44.9%和18.0%,P=0.003,中位PFS分别为14.4个月和5.6个月,HR=0.39,P<0.001,24个月OS率分别为58.4%和43.2%。这一组合不仅提高了疗效且明显降低了安全性,两组3度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0%和49.0%。
研究的PFS、OS及亚组分析
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著提高了ORR和PFS等疗效指标,为这部分患者一线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第一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介绍
来源: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