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个病例,手把手教你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

2022-01-29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合理用药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 李虹伟  赵树梅 


尽管有着长期且广泛的临床应用,硝酸酯的使用仍存在一些误区。


我们先看一个病例。


女性,48岁;胸闷、憋气3个月,症状频繁发作,劳累及生气后出现,长吸气后时有所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ECG显示窦性心律,胸前导联T波倒置(如图1)。


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缺血,高血压病;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药物口服。疗效不佳,来我院门诊就诊。


小1.jpg

图1  患者在我院门诊就诊时心电图


这样的情况临床是不是很常见?


仔细想一想,这位患者硝酸酯用的合理吗?


病例A  女性,48岁;胸闷、憋气3个月,症状频繁发作,劳累及生气后出现,长吸气后时有所缓解。


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ECG显示窦性心律,胸前导联T波低平。


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缺血,高血压病;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药物口服。


该患者现阶段服用硝酸酯可能是不合理的,这类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普遍性。


本患者用药的理由是胸闷、憋气的症状,及ECG中T波倒置。


但是这种不典型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并不能说明患者存在心肌缺血;更年期女性、长期高血压病史可有上述表现。


因此,本患者问题的关键是“冠心病、心绞痛”诊断证据不足,而使用了硝酸酯类药物。


正确的处理思路是有疑诊症状和ECG表现,应当进一步完善检查:


比如行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或冠状动脉CTA检查,甚至有些患者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冠心病;而不是急于给予硝酸酯类治疗。


实践证明,患者服用硝酸酯3个月,并没有看到症状的改善;而随后的冠脉CTA检查排除了冠心病诊断,患者停用硝酸酯类药物。


我们再看另一种情况。


病例B  女性,85岁;3年前,间断出现走路时胸骨后钝痛,放散至咽部,呈紧缩感,有时伴出汗;停下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后)5-15分钟好转;间断药物治疗(具体不详)。


入院前1年症状发作增多,2周前症状发作明显频繁,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史。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入院后,仍有心绞痛发作(心电图见图4、图5);行冠脉造影检查(图6),显示三支血管弥漫性病变,闭塞,狭窄60%-95%。


转心外科行CABG术治疗;术后给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包括硝酸酯类药物。


小4.jpg

图4  患者住院期间,静息状态心电图   


小5.jpg

图5 患者住院期间,症状发作心电图


小6.jpg

图6 左冠状动脉造影(左图)与右冠状动脉造影(右图)


出院1年后,患者间断在当地医院随访,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


近期2-3个月来,间断出现活动后双面颊的酸胀感,休息几分钟后好转;再次来我院门诊就诊。


病例B患者术后使用硝酸酯是合理的。


患者高龄、三支冠脉弥漫性狭窄、闭塞性病变,虽经CABG术治疗,仍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应用硝酸酯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耗氧量。


但是,硝酸酯的作用和定位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本患者用药存在的错误在于,过分依赖硝酸酯的治疗作用,术后停用了其他重要的改善预后的药物。


所以需要强调的是:


①冠心病患者硝酸酯必须合用其他改善预后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及积极控制共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没有证据支持硝酸酯可以改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长期使用硝酸酯应谨慎斟酌。


以上两例患者反映了硝酸酯临床应用中广泛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存在滥用的现象,无适应证的患者应用此类药物(病例A);另一方面,明确冠心病诊断的患者,单纯依赖硝酸酯的治疗,忽视了其他改善预后的重要药物(病例B)。


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