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般资料:患者男,57岁。
主诉:双侧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0年。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1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髋部疼痛,各方向活动范围较前明显受限并于近年进行性加重,长距离行走及劳累后髋部症状明显,休息及对症治疗后可稍缓解,疼痛明显时可以行走跛行。拍X线片及髋部CT显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IV期,双侧髋臼多发囊变,双侧髋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今天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收入院。患病以来患者饮食及睡眠良好,二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10年,平时血压控制在140/100mmHg左右,规律口服氨氯地平、氯沙坦控制血压。否认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病例类型:DVT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6.00x109 /L、红细胞计数:4.82x109 /L、血红蛋白:166 g/L、血小板计数:166x109 /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36x109 /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18x109 /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3%。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s):12.6 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78%、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9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3.3 s、抗凝血酶IIIAT-III:87.5%、纤维蛋白原Fbg:3.99 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3 mg/L、D二聚体D-Dimer:0.35 ng/mL。
2.其他检查指标
体格检查:双髋部稍肿胀,畸形,双侧髋大粗隆尖及腹股沟中点压痛(+),纵向叩击痛,活动受限,双髋关节活动度伸直0度,屈曲50度,外旋10度,外展30度,内收20度,双侧髋托马斯试验(+),“4”字试验(+),双侧单足站立试验(-),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双下肢感觉,肌力及末梢血运未见明显异常。
3.影像学检查
双下肢动脉硬化;双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血栓(图1)。
图1:超声
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图2)。
图2:X线
两侧股骨头缺血坏死Ⅳ期;双侧髋臼多发囊变;双侧髋关节骨性关节病(重度)(图3)。
图3:CT
1.初步诊断:
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高血压病。
2.明确病因与危险因素
继发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高龄;肥胖。
诊治开始时间 | 诊治方式 | 药物选择与剂量 | 使用器械 | 诊治效果(含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 是否更换治疗方案 |
2020-11-04 | 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利伐沙班10 mg po qd | Zimmer关节假体 | 症状较前明显改善 | 否 |
改善结果:2020-11-07术后复查X-ray:左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图4:影像改善结果
1.出院时情况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8.69x109 /L、红细胞计数:3.78x109 /L、血红蛋白:127 g/L、血小板计数:178x109 /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45x109 /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01x109 /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0%。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s):12.5 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81%、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1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5.2 s、抗凝血酶IIIAT-III:80.0%、纤维蛋白原Fbg:3.24 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11 mg/L、D二聚体D-Dimer:0.27 ng/mL。
2.出院用药:
用药 | 剂量及频次 | 时间 |
利伐沙班 | 10mg qd | 术后30天 |
本例患者术后常规应用利伐沙班(10mg qd)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年男性,术后活动量较少,下肢肌肉舒缩活动依从性差,用药后患者无明显双下肢浮肿、皮下青紫,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患者术后伤口渗血较多,但髋部手术后常规抗凝又必不可少,针对术后出血于抗凝治疗之间的矛盾问题应该如何权衡值得探讨,临床中个人建议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同时予以氨甲环酸止血治疗,但其具体效应还需大宗临床试验研究。
病例作者:张朝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