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2019 BOC暨BOA大会圆满落幕!

2019-07-08作者:Aurora资讯
落幕2019BOC暨BOA大会落幕

       2019年7月6日,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est of CSCO, BOC)暨Best of ASCO® 2019 China大会在千年古都西安圆满落下帷幕,两日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带领与会者们回顾了近一年我国临床肿瘤学者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中重要的研究,同时梳理了消化道肿瘤、淋巴瘤、乳腺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们注意到,今年大会从名称到内容安排都较往年有了明显变化,本报在会议第一天采访了CSCO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请江教授为我们进行解读。

江泽飞教授视频访谈

       江教授指出不同于往年,今年大会的名称有所改变,“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est of CSCO, BOC)暨Best of ASCO® 2019 China”。既往BOA会议,只是单纯提取ASCO年会精华,由国内外专家进行解读和点评。随着中国临床肿瘤学者越来越多的研究走向国际,包括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及各癌肿领域的世界大会,如世界胃癌大会,世界肺癌大会,国际乳腺癌大会等。因此,CSCO决定,会议名称中将BOC置于BOA之前,这是本次会议最大的热点及亮点。

       对近一年中国临床肿瘤学者走向国际的研究进行解读,利于行业内交流,也便于跨学科协作。随着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肿瘤领域的治疗将走向统一。同病异治方面,每位学者可展示自己领域的学术成果;而异病同治方面,如肿瘤的免疫治疗,可借助BOC暨BOA这一会议平台,互通交流,探讨不同癌肿的共性,患者的选择,生物标志物研究,毒性管理和监控,以及药物的联合应用等。两天的会议在带给大家国际进展的同时,也会有更多中国研究的探讨,本次会议最后时段由CSCO重要专家,就该领域近一年的学术进展进行年度回顾和梳理。

      江教授最后寄语,希望BOC暨BOA能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对临床有帮助的会议,协助大家了解不同癌肿领域的治疗进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祝福会议越办越好。感谢CSCO各位会员,也欢迎大家关注9月即将在厦门召开的2019年CSCO年会。

    会场撷英

肺癌专场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教授介绍本部分由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共同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胡毅教授首先介绍了ASCO两项研究,“Lurbinectedin单药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II期研究结果”和“Durvalumab±tremelimulab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MYSTIC研究以生物标志物为分层的再分析”。随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解读了国内两项研究,“安罗替尼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分析:ALTER 3期随机临床试验”和“厄洛替尼对比长春瑞滨+顺铂用于中国EGFR突变阳性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EVAN):一项随机,开放,2期临床研究”。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对以上研究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肺癌专场2

       本环节由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和王洁教授共同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钟文昭教授首先介绍了ASCO的两项研究,“Tepotinib +吉非替尼(TEP+GEF)在MET阳性/EGFR-突变NSCLC中的2期研究”和“CTONG 1103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作为IIIA-N2 EGFR突变NSCLC的新辅助治疗:一项随机研究”,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解读了ASCO “阿来替尼对比克唑替尼治疗初治亚洲ALK+晚期NSCLC患者的一项开放性、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ALESIA的主要结果”,随后周彩存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11.png

12.png

13.png

泌尿系统(前列腺)肿瘤专场

       本环节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芳坚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共同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首先解读了ASCO三项研究,“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mHSPC)标准治疗联合或不联合恩杂鲁胺的III期随机试验的总生存率(OS)结果”,“TITAN研究的最终结果:一项对比Apalutamide或安慰剂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ADT)用于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的随机对照、双盲、三期临床研究”和“Ra223联合恩杂鲁胺单用强制使用骨保护剂对降低骨折率发生率的作用:来自EORTC 1333及PEACE III研究的早期分析结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介绍了“索拉菲尼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转移性肾集合管癌: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单臂二期临床研究”,何志嵩教授对以上研究分别进行了点评。

21.png

22.png

23.png

头颈肿瘤专场

        本节段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唐平章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共同主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首先对“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Keynote048研究:方案与最终结果”,“ TPExtreme随机试验:对比TPEx和Extreme方案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R/M HNSCC)”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诱导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应用:三期随机临床研究初步分析”三项ASCO重要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其中第三项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随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31.png

32.png

33.png

免疫治疗专场

       本环节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和解放军第960医院王宝成教授共同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首先介绍了ASCO的三项研究,“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无症状或症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CheckMate204)”,“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mRCC:KEYNOTE-426 IMDC中高危险组及肉瘤样癌亚组结果分析”和“阿特珠单抗在可切除NSCLC新辅助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LCMC3):生物标志物及中期数据分析”,随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朱波教授对上述研究进行了深度解读。

41.png

42.png

43.png

44.png

       本次会议的压轴大戏——胃肠道肿瘤、肝癌、淋巴瘤、乳腺癌和肺癌的专题报告由CSCO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和程颖教授共同主持。

       CSCO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首先带来了“消化道肿瘤的标准治疗”主题报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发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为16%,其中胃癌、结直肠癌分别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4位。目前,手术、药物治疗和放疗仍是胃癌治疗的三大手段,李教授指出,进展期胃癌只有手术完全切除才有治愈的可能,因此,提高手术R0切除率是治疗的关键,新辅助化疗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可靠手段,李教授呼吁临床医生应关注胃癌根治术的新辅助化疗率,这将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深远的影响。随后,李教授回顾了近一年胃癌、结直肠癌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胃癌、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和免疫治疗的建议。

51.png

       秦叔逵教授进行了题为“2019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研究得失与思考”的报告,晚期肝细胞癌单药治疗中,KEYNOTE-240和Checkmate-459两项研究均未达到预先设定的统计学标准,安全性与之前的报道基本一致,而晚期肝细胞癌一线及二线联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秦教授分析认为,两项重磅研究的失败原因包括将东、西方肝癌混为一谈,对基础肝病控制不力,忽视后续治疗对主要研究终点的影响等,最后秦教授提出未来肝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应该①加强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②积极探索分子标志物指导临床研究;③高度重视基础肝病,实施全程管理;④精心设计临床研究;⑤高度重视东、西方肝癌的异质性;⑥有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进行联合治疗。

52.pn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总结了近一年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AR T治疗对比双特异性抗体,和惰性B细胞淋巴瘤三方面回顾了经典的治疗方案,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54.png

       江泽飞教授介绍了2019 CSCO 乳腺癌(BC)指南更新要点,回顾了ASCO BC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两项改变实践的中国临床研究ACE和PHENIX,这两项中国学者创新设计的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最后江教授阐述了CSCO BC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研发进展,在不久的将来将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实现人工智能决策。

55.png

       程颖教授从NSCLC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SCLC治疗三方面分别介绍了2019肺癌领域研究进展,程教授总结到,免疫治疗使肺癌患者长期生存再次获得证实,新辅助免疫治疗将改变早期及局部晚期患者治疗策略;新策略和新药不断更新迭代,使耐药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并扩大了肺癌精准治疗的范围和人群,形成了肺癌精准治疗的新格局;免疫治疗改变了SCLC治疗格局,抗血管治疗,新型的化疗药物也为SCLC带来了希望,未来SCLC的治疗将有更多选择。


       大会最后,秦叔逵教授致闭幕词, 本次大会盛况空前,共计42项国内外研究报告,13位国内专家点评,5个专题报告,本次大会更多地展现了国内研究,发出了更多中国好声音,真正体现了BOC暨BOA的精髓,感谢所有参会者的积极参与,期待9月CSCO年会再聚,共享学术盛宴!

   


编辑 | 刘婷(中国医学论坛报)

摄影 | 苏彦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