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到底是真阳性还是假阳性?

2021-02-24作者:壹声资讯
感染其他非原创

作者 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 娄冬梅 张爱辉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


因此,当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临床医生对其结果会高度关注,检验医生对检验报告的发布更是格外谨慎小心。

近日,实验室同时遇到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患者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见图1、图2:


微信图片_20210222151153.png

图1


微信图片_20210222151156.png

图2


为了弄清其真实原因,给临床一个真实清晰的解释,笔者与新生儿科医生将该院曾发生的此类情况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收集近10年来自新生儿病房的HBsAg阳性患者,搜索到的结果仅有11例,将这11例患者按照患儿年龄、HBsAg测定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情况以及母亲HBsAg结果得出以下表格,见表1:


微信图片_20210222151200.png

表1


从表1中我们得出HBsAg的平均值只有0.20,显然这些是弱阳性的结果,另外结合患儿母亲妊娠期HBsAg阴性的情况,不难看出这些弱阳性的结果应该是我们检验人经常会遇到的假阳性情况。


查阅相关资料,2020年由王菊英等发布在《中国免疫学杂志》的文章结论称:HBsAg阳性的新生儿大多并未感染HBV,其原因是接种疫苗即刻检验所致。


那么继续查阅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相关规定,2017年《中国新生儿杂志》发布了《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中明确指出,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我国1992年起所有健康足月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出生体重≥2500g胎龄>37周的健康新生儿,出生24h内接种首针。至此,笔者终于找到了去检验真理的理


于是,笔者又向临床医生求证11例患儿检测前疫苗接种情况,结果见表2:


微信图片_20210222151202.png

表2


一目了然,2例信息缺失是由于院内信息系统升级,笔者和新生儿医生均无权限再继续追踪到升级前的结果,但是通过其他病例,也足以确定弱阳性的原因是接种疫苗所致。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原因,笔者想要找到疫苗接种的护士要一支疫苗,这样一测便知,但是被护士拒绝了,原因是疫苗管控严格......


福尔摩斯式的检验医生并没有因为护士的拒绝而放弃找到问题的原因,又一次厚着脸皮找到护士,希望能使用接种后的疫苗瓶用于实验,实验完毕后即归还。见图3:


微信图片_20210222151206.png

图3


被捡到的疫苗瓶如获珍宝,小心翼翼地从疫苗瓶中取出10微升,另加490微升灭菌注射用水上机检测,果然半小时后的结果令我十分满意。见图4:


微信图片_20210222151208.jpg

图4


结  论

有了这样的结论,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检验科医生在与临床医生沟通时,建议新生儿检查或复查乙肝标志物时,应选择在疫苗接种后的2-3周。



来源:检验医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