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发热伴肺部阴影的临床鉴别诊断路径思考 | 肺部感染诊疗能力提升计划

2024-03-22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发热伴肺部阴影的临床鉴别诊断路径思考


作者:王一民


发热伴肺部阴影相关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病因复杂,鉴别难度较大,临床会造成延误诊断或过度诊疗。此类患者常有呼吸道症状,首诊于呼吸科,但常有系统性疾病肺部受累可能,所以需要具备丰富的内科学、影像学、检验学等知识。发热伴肺部阴影常分类为感染性/非感染性,或单纯性/系统性,症状、影像学改变尽管不具有特异性,但又十分重要,至少可协助分辨肺实质、间质、血管或胸膜疾病。

因此,为避免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特提炼中日医院对此类疾病鉴别路径与大家分享。


临床实践中,肺炎是急性发热伴肺部阴影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可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但有文献报道,老年住院初诊“肺炎”患者,接近50%为误诊,过度“肺部感染”诊断可能会增加抗生素使用压力;而不能迅速确诊,又会丧失初始治疗最佳时机,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此类疾病需要充分平衡诊与治,并权衡无创/有创检查时机和价值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有些患者被初拟为“肺炎”接受抗生素治疗,而治疗无反应后,医生才会重新审视鉴别诊断,去寻找少见感染或非感染的病因。因此,诊断性治疗往往会被反复使用,但频繁调整治疗可能会对医患双方的诊疗信心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些纠纷风险。对此我们提出几点路径供大家讨论


1、从宿主入手,理解感染与非感染特征


感染性疾病除了对病原进行鉴别外,宿主特征的差异,会导致感染病原种类,疾病严重程度,病情转归与预后产生差异。如图表所见,不同免疫功能宿主,不同基础疾病宿主,可能感染病原体不同。

image.png

同理,不同宿主发生肿瘤或系统性疾病的概率也不同,比如年轻患者考虑肿瘤,常见淋巴瘤,而女性患者多系统受累常表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当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该患者常规特征不符时,需要仔细斟酌病史,尽快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加以鉴别。如图表所示,常见宿主免疫功能不同可能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不同危险因素感染病原体可能不同。

image.png


2、从影像学入手,仔细甄别特征扩大鉴别诊断思路


影像学表现具有实时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点,但阅读影像资料不能脱离病史,也不能只局限于肺窗,而顾虑“纵隔窗”、“心影”、“血管影”等。但建议避免过于频繁复查或不重视增强CT检查等误区。下图为大家总结了常见影像学征象与病原关系,并推荐了相应病原检查方法。

image.png


对于非感染性疾病的影像特征对诊断也极有帮助,常见非感染性疾病肺脏受累可见于肺癌(含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结缔组织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栓塞、肺水肿等,因胸部X线能提供的鉴别诊断信息有限,建议首选胸部CT检查,如怀疑血管性疾病科选择CTPA或增强CT。

非感染性肺部阴影根据肺组织病变解剖可分为肺实质(气腔病变)、血管病变、以间质病变为主3类,不同解剖差异,疾病可能性不同。当然影像学除特征外,还要关注分布、密度、伴随征象等情况,比如同为肺实质病变,机化性肺炎典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胸膜下实变,下肺为主,可有支气管充气征,胸膜下还会有磨玻璃或“反晕征”,CT动态变化会呈现游走性。而肺腺癌(特别是黏液腺癌)可以表现为斑片状实变或腺泡结节、磨玻璃等表现,分布也没有那么广泛,多数局限性改变。下图可见非感染性疾病胸部CT特征与路径。

Class Diagram.jpg


3、重视病原学检查,推荐多标本、多技术协同提高诊断效能


对于肺炎,建议按照“肺炎六步法”来指导处置,对于病原体和耐药风险评估,在本系列文章其他章节有所介绍。

本文强调两点,第一,病原体评估要依据流行病学、宿主特点、危险因素等判断,不要过度以抗生素治疗效果来判断病原,着重病原检查;第二,不同检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不同,没有一个检查可做到绝对的金标准,因此建议多标本多技术协同。

以真菌性肺炎为例,宿主多数具有免疫缺陷色彩(如粒细胞缺乏、器官移植后、HIV、全身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宿主可能有大量霉菌暴露环境,也要重视近些年新的宿主特征,如慢性气道病、流感或COVID-19等病毒感染后。影像学特征可以表现为气道侵袭性(支气管肺炎、树芽征、气道周围斑片影等)或血管侵袭性(空洞、新月征等)。实验室检查推荐支气管镜BALF-GM和真菌培养,分子诊断技术(如mNGS、PCR)在曲霉菌鉴别中需要结合其他工具综合判断。

由此可见,上述不论是临床特征还是影像学结果,抑或是病原诊断都无法做到绝对的金标准,绝对的无可取代,决不能仅依靠一项技术的阴性、阳性,或者检出与否来单纯判断感染与非感染,还需要建立临床思维,时刻把握鉴别诊断意识,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核心。

从标本角度更推荐支气管镜获取的肺泡灌洗液,而不同技术,可能需要酌情根据病原不同而有所区分。一般而言,细菌或真菌更推荐涂片及培养;结核等分枝杆菌推荐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培养及分子检测;病毒及支原体等推荐分子检测等。下图可以了解不同微生物检查方法的差别。


image.png


结论


肺部感染,脱离不了宿主和病原,这也是本次系列文章着重给大家传递的思考,与其频繁调整抗生素或者广覆盖药物治疗,还不如把重心放在病原检测技术的提高与临床鉴别诊断思路的建立。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战案例,无论对于轻症患者管理,还是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都要围绕“病人-病菌-病情”来建立策略。希望本次专项培训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图片2.png

王一民

中日友好医院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科主任助理

兼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CTS) 与美国胸科医师学院 (ACCP) 认证PCCM专科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委员

2020年北京市优秀医师

主要投身于呼吸系感染和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诊治工作,参与卫生健康委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流感防控等工作。

主持并参与重大专项3项,北京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2项,医科院创新工程1项,第一作者(或通讯)发表SCI论文9篇(Lancet RM, ERJ等)

参编或编译书籍5部

CAP-China(中国肺炎研究协作组)联合发起人


原创内容,转载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