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3月的北京,春风和煦,万物生辉。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下午闭幕。
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唐旭东。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回忆起这次联组会,唐旭东委员记忆深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句句直抵人心,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唐旭东委员激动地说。
唐旭东委员
唐旭东委员进一步详细介绍了当时的会议情况,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在联组会上发言,向习近平总书记当面汇报了《中华医藏》编纂、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中西医并重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一一作出回应。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中医药的发展,总书记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谈到,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唐旭东委员向记者介绍道。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等内容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唐旭东委员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要建立健全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总书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的嘱托犹在耳畔,唐旭东委员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今年两会,唐旭东委员提交了有关开展国内中医药古籍资源普查的提案。
中医药古籍是中医理论、技术与文化内核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国数千年医疗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已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几千年来留下的浩瀚中医药古籍数不胜数,中医正是借助于古籍文献的传承、按照符合自身规律的特殊模式源源不断地发展至今。
唐旭东委员表示,1949年以后,尽管中国传统医籍的保护、整理、研究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受地理因素、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研究素养、方法手段的限制,对中医药古籍资源的普查工作推动缓慢。在科技创新研究经费的支撑方面,此前对中医古籍资源普查和存藏保护的支持远远不及其他领域,对中医药古籍的国内“家底”胸中无数,在国外的传承发展被严重低估,众多中医药古籍长期被束之高阁,尚未得到很好的整理研究和共享利用,很大程度制约了中医药遵循自身规律的创新性发展。
为此,唐旭东委员围绕海内外中医药古籍资源普查带来相关提案。他建议开展全球中医药古籍的资源普查,建档立目,建立权威数据库,“摸清海内外中医古籍的家底”。同时,建议支持成立中医药古籍资源普查中心,形成有力支撑。
“对于国内中医药古籍资源普查,可成立中医药古籍资源普查中心”。唐旭东委员说,对调研收集到的中医古籍书目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著录,整合资源普查成果,构建数据库,为下一步有针对地开展珍稀中医药古籍的再生性保护、濒危中医药古籍的抢救性修复、经典中医药古籍的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针对海外中医药古籍资源普查,唐旭东委员建议,支持开展海外中医古籍资源普查,促成与各个国家的广泛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收集整理各级各类藏书机构的古医籍馆藏书目,进一步扩充古籍普查深度和广度,为进一步推动全球中医古籍的共享利用,促进中医药在新时代的对外传播提供古籍文献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健康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更多人开始认识到,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201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达到15.34%,全国15~69岁人群中,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人数超过1.58亿。
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率、阅读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信任率、行动率有明显提高,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各维度素养水平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反映出中医药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各方面的效果持续显现,公民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更多公民成为中医药的爱好者和践行者。
谈及国人对中医药认知水平的提升,唐旭东委员表示,从历史上看,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历经数次改革发展,扭转因营养不良等因素致病局面、战胜各类传染性疾病……到今天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慢性病发病人数激增,发病率逐年提升,诸如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受不良生活习惯等的影响,诸如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疾病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国人的健康需求不断提升。
“多因素疾病,治疗时就需要多靶点治疗,涉及多重因素的调节”,唐旭东委员进一步解释道,“中药属于复方,其优势就在于可进行多靶点治疗,恢复效果自然比较好,患者感受好,口碑自然也就上来了。除此之外,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中医针灸、推拿、外敷等治疗方法,是传统中医精粹守护群众健康另一种良好体现,往往也能解决不少问题。”
唐旭东委员认为,我们常说身心健康,不同于传统健康观“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人人享有健康”,但健康是需要维护的,中医药在促进健康方面就大有可为。比如中医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对于“养心”、调理心理就大有裨益。
在治病之余,中医药整个行业都特别注重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做好中医药服务。“要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把中医药的道理讲出去”,唐旭东委员鼓励更多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同道们编写教材、创作科普作品,帮助基层卫生工作者、让更多民众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到中医药健康文化和科普知识。
另外,唐旭东委员认为也应大力推广中医药向海外的传播,结合当地生活习惯、风俗等,以当地居民的语言、可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医药保健、养生、康复知识,使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医药是传统科学,但不能因为是传统科学,就认为它落后。中医药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当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继承与发扬,相信它一定会造福更多人。”
中国医学论坛报 潘慧敏 采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