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高血糖成老年痴呆的“头号”帮凶?8个危险征兆,速查

2025-05-13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沿

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AD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是造成亲人相见不相识的幕后黑手,更是导致全球死亡的第五大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中国ADD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的了解有限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耿道颖教授团队在PLOS One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是世界上ADD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1990-2021年,中国ADD疾病负担增长了3倍,女性发病率和患病率整体高于男性。

高血糖、高BMI吸烟是ADD的3大主要风险因素,其中高血糖占据主导地位


image.png


中国及全球ADD疾病负担及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21)数据,分析了40岁及以上人群的ADD疾病负担和风险因素,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等,并利用模型预测了未来15年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趋势。



ADD疾病负担

中国ADD疾病负担高于大多数国家,且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具体来说,1990-2021年,中国的ADD疾病负担增长了3倍,而全球疾病负担增长了1倍。

性别差异: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女性的ADD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年龄差异:ADD在80~84岁的人群中最常见,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在65~69岁之间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image.png



ADD风险因素分析

AD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空腹血糖、高BMI和吸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高血糖是2021年中国和全球ADD的主要风险因素。


originoo_173920390.jpg


高血糖为何会损伤大脑认知障碍?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使脑内胰岛素降解酶活性受抑制,导致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积累,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特征,同时β-淀粉样蛋白沉积还可能加重脑内胰岛素缺乏与抵抗,形成恶性循环。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表现出较差的认知功能,包括定向、记忆延迟、注意力和计算区域等认知域。

  • 氧化应激:长期慢性高血糖影响神经突触形成,增强氧化应激反应,对脑细胞造成损伤。

  • 炎症反应:长期高血糖会激活TLR4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释放,产生炎症反应,持续的炎症反应会促进神经炎症发展,造成周围神经元损伤。

  • 血管病变: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狭窄和硬化,减少脑部血流量,影响神经元正常功能。若出现大血管病变引起脑动脉闭塞,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微循环出现障碍,也会使神经元营养供应受影响,进而影响认知。

  • 反复性低血糖:胰岛素、降糖药等的使用增加了严重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而严重低血糖可损伤神经元,引起认知功能减退。与糖尿病相关的严重低血糖发作是进行性认知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 大脑结构改变: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大脑灰质和白质的结构变化,这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 神经递质改变:糖尿病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如多巴胺、乙酰胆碱等,这些神经递质在认知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痴呆迹象?


虽然糖友的大脑衰老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其实这种衰老也有迹可循。当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时,建议糖友们去医院做“记忆体检”。

  1. 频繁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说过的话,语言表达困难。

  2. 出现睡眠障碍。

  3. 经常找不到钥匙、眼镜等日常生活用品。

  4. 把物品放在非常不合理的地方。

  5. 不能顺利完成做饭、打扫卫生等简单的事情。

  6. 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或记不清楚时间、日期等。

  7. 对原本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8. 性格改变,有过度的猜疑、敏感、情绪波动等。


降糖药能降低痴呆风险吗?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在认知功能障碍中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尽管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项针对50岁及以上人群的临床研究表明,与无药物治疗相比,二甲双胍显著降低了痴呆的风险。也有研究报道,在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痴呆发病率略有增加,考虑与服用二甲双胍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有关。


噻唑烷二酮(TZD)

TZD是否可以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尚无定论。不过有研究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通过改善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和胰岛素水平,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GLP-1RA

胰高糖素样肽-1可通过血脑屏障,并且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在包括海马、前额叶、下丘脑、杏仁核在内的与认知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区域有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025年4月,《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发表的一项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研究显示,使用GLP-1RA的降糖疗法与所有病因导致的痴呆症显著减少有关。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 积极控制高血糖,避免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平稳是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基础。规范血糖管理、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均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较少伴有慢性疾病、认知功能状态完好应该设定较低的血糖控制目标(HbA1c低于7.0%~7.5%);而对于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设定较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HbA1c低于8.0%~8.5%)。

定期筛查

6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有焦虑抑郁、反复低血糖、不明原因跌倒、自我血糖管理困难等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接受认知功能障碍筛查。神经心理学评估是目前评估认知障碍的主要手段之一;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痴呆的常规检查。

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饮食控制、增加体力运动、提倡地中海饮食(如橄榄油、蔬菜、水果、鱼、海鲜和豆类等)、维持良好的生物钟节律、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比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预防和延缓大脑功能衰退十分重要。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率,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

坚持学习和脑力训练

坚持学习也是一种延缓大脑衰老的方法。糖友们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某一个领域深入学习,例如绘画、摄影、声乐、钢琴、书法等。除了坚持学习,糖友们日常也可进行一些针对性训练,例如围棋、国际象棋、桥牌、数独游戏等,以此来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视社交

老年人社交不仅对身心健康有好处,还能够帮助维持大脑认知功能。要是缺乏社交活动,老年人就会感到孤独,也会出现大脑认知功能下降,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END



来源:整理自PLOS One期刊官网、《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和健康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