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CP是以腹痛、炎症的反复发作和胰腺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程中会出现胰腺实质钙化、胰管结石、梗阻等典型影像学改变,并可伴有如营养不良、糖尿病、脂肪泻等并发症。CP全球发病率约10/10万,并呈逐年递增趋势。CP的病因多样,病程进展复杂,正确认识其临床分级有助于病情评估、患者个体化治疗、预后等全病程管理。但目前CP尚未有公认的临床分级的金标准,亟需早期、简便、准确的分级系统来评价或预测其严重程度。本文就目前主流CP分级系统及相关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一、剑桥分级
剑桥分级于1983年在英国剑桥由Sarner等提出,是历史上CP诊断和分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标准最初聚焦于ERCP下主胰管及分支胰管的形态,将CP分为正常、可疑(主胰管正常,异常侧支<3个)、轻度(主胰管正常,异常侧支≥3个)、中度(主胰管异常伴或不伴有分支胰管改变)、重度(中度CP,并伴有以下至少一种胰管形态改变:胰管阻塞、严重不规则或扩张,胰管充盈缺陷或空腔)。
这一分级标准被应用于探究CP严重程度与相关血清标志物相关性、遗传性CP患儿的ERCP镜下改变等。Fujiyama等采用剑桥分级将74例行ERCP术的CP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评估CP严重程度与血清多花紫藤凝集素阳性巨噬细胞结合蛋白(wisteria floribunda agglutinin-positive mac-2 binding protein,WFA+-M2BP)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WFA+-M2BP水平随着CP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Oracz等利用剑桥分级研究CP患儿ERCP下胰管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遗传性CP患儿ERCP下胰管改变更为严重,平均剑桥分级分别为2.05和1.60。
然而,剑桥分级仅基于导管改变,未反映实质改变在CP病程中的作用。随着CT、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的分辨率不断提高,影像学上已经能够提供CP导管和实质特征的详细信息,包括T1信号改变、胰腺萎缩及钙化情况、胰管狭窄或轮廓不规则等。因此美国胰腺协会指南建议,在剑桥分级中纳入CT、MRI或MRCP下胰腺实质、导管变化。多项研究探究了不同影像学指标与剑桥分级之间的关联。Tirkes等使用基于ERCP和MRCP的剑桥分级作为分级标准,运用T1 mapping技术获得早期CP患者的T1图,并分析T1弛豫时间、脂肪信号分数、胰腺前后径与轻度CP诊断的关系,发现T1弛豫时间是唯一与轻度CP诊断相关的变量(P<0.0001),能够区分正常(剑桥0级)、可疑CP(剑桥1级)与轻度CP(剑桥2级)。Steinkohl等也进行了类似研究,验证了胰腺体积、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衍生刚度、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在不同剑桥分级CP患者中差异显著,且T1映射和MRE在区分轻度CP组与健康对照组方面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
作者:生文达 朱佳慧 钱阳阳 廖专
内容节选自《慢性胰腺炎临床分级系统应用现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