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2~2023年成人心肺复苏领域研究热点与展望

2024-02-0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心脏骤停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目前心脏骤停的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降低心脏骤停发病率、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是全世界返待解决的临床难题。本文对2022~2023年心肺复苏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急诊科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我国心脏骤停流行病学更新

2023年10月发布的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版)指出,2020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经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发病率为97.1/10万,患者出院生存率为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0.8%。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发病率为8.4‰,出院生存率为9.4%,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6.7%。与以往数据比较,我国心脏骤停发病率有所上升,而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院前急救方面我国旁观者心肺复苏率仅为17%,旁观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率不足1%,EMS反应中位时间12分钟,均远远低于西方平均水平。报告指出,虽然我国心脏骤停救治生存链中多个环节的实施情况较前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心肺复苏的意识、提高EMS质量及缩短反应时间是我国目前心肺复苏领域的热点,也是未来急诊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


2 成人心肺复苏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2.1 基础生命支持

2.1.1 肾上腺素和其他升压药物

肾上腺素和其他升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是心肺复苏过程中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其作用是增加重要器官灌注压力,尤其是增加脑灌注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预后。但是否推荐在肾上腺素基础上常规加用其他升压药物目前仍未明确,未来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2.1.2 钙离子

钙离子是心肌收缩的主要介质,使用钙剂增强心脏骤停患者心肌收缩力存在一定的病理生理学依据。目前对于心脏骤停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钙剂,但对于高钾血症及钙离子通道抑制剂过量引起的心脏骤停患者,钙剂依然是推荐用药之一。


2.1.3 电除颤

电除颤是治疗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的主要方法,但对于难治性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2.1.4室颤患者的节律分析

室颤患者的节律分析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2.2 高级生命支持

体外心肺复苏(exter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是一项通过建立体外循环来维持器官灌注的复苏手段,它减少了低流量灌注时间,从而减少了心脏骤停后的多器官衰竭、循环衰竭和脑损伤。然而,目前几项高质量研究的结果并不统一。总的来说,ECPR可以改善长期神经功能预后和生存率,尤其在IHCA患者之中。因此,国际复苏指南建议在有条件的心脏骤停救治中心对难治性心脏骤停患者启动ECPR治疗。

3 成人心肺复苏后管理的新进展

3.1 冠心病相关的心脏骤停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在心脏骤停患者中非常普遍。在复苏后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的患者中,CAD的患病率高达96%,在非ST段抬高的患者中患病率达42%。建议对于高度怀疑CAD的患者复苏后积极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予以介入治疗。

3.2 高碳酸血症增加脑血流量

目前对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对脑血管的影响尚不明确,仍需大量实验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3特异性细胞因子吸附

随着心脏骤停患者ROSC率升高,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PCAS是由于心脏骤停期间严重缺血缺氧、炎症因子释放以及复苏后再灌注损伤而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特异性细胞因子吸附是否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神经功能预后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验证。

3.4目标体温管理

目前,目标体温管理治疗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的获益仍存在很大争议。然而,预防心脏骤停后患者的发热是十分重要的。未来仍需大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目标体温管理的适用人群、作用方式、持续时间和目标体温等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

3.5实验室治疗药物新进展

一些研究发现为心脏骤停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仍需大量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4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心脏骤停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让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是医疗卫生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近期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24%的心脏骤停幸存者存在焦虑,19%的心脏骤停幸存者存在抑郁。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5倍,并且这些症状在心脏骤停后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

一项研究分析了与心脏骤停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决定性因素,发现年龄和性别可能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结果相关,而心理健康和神经认知功能等可作为出院后筛查和实施康复计划的评估指标。

 

心脏骤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从基础到临床,从院前到院内都有诸多难题返待解决。近些年关于心肺复苏的研究日新月异,未来人工智能应用、高级生命支持及PCAS等领域均值得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和探索。



来源:郑泽广,李晓丹,马青变.2022~2023年成人心肺复苏领域研究热点与展望【J】.中国急救医学,2024,44(1)





好文推荐


心脏支架进入百元时代后,该如何选?不妨听听心内科医生的肺腑之言


喝多少酒才会导致酒精性心脏病?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不能忽视! | 合理用药


遇到心脏骤停,ChatGPT能给出正确答案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