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流行态势不容乐观。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高龄、基础疾病、长期卧床、近期接受过手术或有创伤等因素,均会增加重症肺炎发生风险。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约10%~20%的成人住院患者需入住ICU[1],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率占ICU内感染总数的25%[2],HAP也是最终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由其引起的相关病死率高达15.5%-38.2%[3]。中国13家大型教学医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HAP在RICU内的发生率可达15.3%[4]。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是HAP最常见的致病菌,这些病原体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高,临床治疗面临严峻挑战。及时、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是肺炎诊疗的关键,新型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广泛使用,对多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展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邀请梅州市人民医院潘挺军主任医师分享典型重症肺炎临床诊疗案例,并特邀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县华副主任医师进行专家点评,探讨重症肺炎综合治疗策略。
潘挺军 主任医师
梅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梅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四科医疗组长
广东省医院协会重症监护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重症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基层医药学会重症医学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临床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生物医学重症工程分会委员
梅州市医学会急危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基本情况
一般情况:男性,68岁,退休干部
主诉:左侧肢体无力4小时
既往史:血压、脑梗死病史,无后遗症;2个月前,因“背下腹主动脉闭塞、髂动脉闭塞”,在外院行“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
入院当天辅助检查:
头颈CTA:右侧顶颞岛叶、放射冠及基底节区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以远闭塞
血生化:白蛋白 32.9 g/L↓,尿素 10.66 mmol/L↑,肌酐 180.3 umol/L↑
血常规(五分类)(急):白细胞 7.5*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 80.4%↑,淋巴细胞比率 13.6%↓,血红蛋白73g/L↓,红细胞压积22.8%↓,血小板 175*109/L;高敏肌钙蛋白-I<0.010 ng/mL,B型钠尿肽 179.60 pg/mL↑
入院诊断
脑梗死
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高血压、脑梗死个人史
治疗经过
第一阶段:手术及术后早期
急诊手术,术后监护:入院后,急诊行“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术后CT提示右侧额颞枕顶部大片状稍高密度影,予去骨瓣减压术,5天后,行床边经皮气管切开术,6天后,转出ICU。
术后维持:继续予降颅压、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方案如下),患者反复发热,中低热为主,肌酐有所上升。
治疗方案:
替加环素100mg q12h+复方磺胺甲噁唑2片qd
呼吸机辅助呼吸
补液、扩容、升压
氢化可的松
术后3周:患者发热、气促、乳酸上升,血压难于维持,出现休克。脑脊液阴性,痰培养提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血培养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再次入住ICU。
图1 头颅CT演变
图2 胸部CT演变
图3 抗感染方案变迁
图4 重点指标变化
第二阶段:感染加重及抗感染方案变迁
转入ICU查体:T 37℃,P 94次/分,R 35次/分,BP 80/53mmHg,指脉氧89%,神志昏迷,GCS评分5分,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均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压痛、反跳痛检查欠配合,双下肢无浮肿。
转入诊断:1.脑梗死 2.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3.高血压 4.脑梗死个人史 5.额颞顶叶脑出血 6.蛛网膜下腔出血 7.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 8.急性肾功能不全 9.低蛋白血症 10.重症肺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11.败血症(鲍曼不动杆菌)12.电解质代谢紊乱 13.泌尿道感染(白色念珠菌) 14.肠道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15.感染性休克 16.胆囊结石 17.双肾囊肿
抗感染方案考量:个体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策略的核心包括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充分合理使用,方案制定考量包括评估病原体及其耐药性,考虑特殊患者用药及给药方式等相关因素(单药/联合、静脉/口服、疗程)等;而个体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需注意正确给药时机、剂量,考虑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对药物 PK/PD的影响等因素。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结果显示,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占比73.9%[5]。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中,碳青霉烯酶总体以KPC酶为主,大肠埃希菌主要产NDM金属酶,肺炎克雷伯菌成人株主要产KPC酶,儿童株产KPC、NDM和OXA-48酶。
图5 我国CRE中碳青霉烯酶的分布情况
目前,CRE感染常用的是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其各自抗菌谱及抑酶谱见表1。
表1 β-内酰胺酶抗菌谱及抑酶谱
其中,多黏菌素对大部分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强大抗菌活性,为窄谱抗菌药,不良反应多;替加环素抗菌谱广,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且在血液等部位药物浓度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可抑制大部分β-内酰胺酶(除B类金属酶)。作为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是CRE感染主要治疗药物之一。2022年CHINET监测数据提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较低(图6)。国内外多部指南与专家共识均推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用于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6-11]。
图6 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 (数据来源:2022年CHINET)
综合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患者情况,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研判,在原抗感染方案基础上,加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2.5 q8h。
疗效评价
治疗7天后,患者体温、感染指标、肌酐等相关指标均有所好转。
图7 重点指标变化情况
影像学变化:肺部CT提示,经过24天治疗,双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
图8 肺部CT前后对比
病例小结与诊疗体会
结合本病例,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出如下诊疗体会:
判断病原体是感染还是定值是治疗的关键前提
感染意味着病原体在体内引发了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炎症表现,以及与感染部位相关的症状,如咳嗽、咳痰、腹痛、尿痛等。而定值则是指病原体在人体特定部位存在,但并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害 ,多是在标本采集检测时偶然发现。在实际工作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
CRE有效治疗药物有限,重症患者需注意感染部位、病原菌、病情危重程度等选择抗菌治疗方案
CRE是当前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由于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有效治疗药物有限。在治疗重症 CRE 感染患者时,必须全面考量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以及病情危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抗菌治疗方案。
感染部位不同,感染治疗策略有所差异;不同CRE菌株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和敏感药物,应尽快完善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原菌的耐药谱,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病情危重程度也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尝试单药治疗;但对于重症患者,往往需要联合用药,以提高抗菌活性,降低病死率。
启动时机要迅速,需考虑药物有效性、可及性、经济性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重症感染,病情进展迅速,及时启动抗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一旦怀疑感染,在留取合适的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后,应迅速启动经验性抗菌治疗,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感染,避免病情恶化。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准确判断感染与定值,针对CRE等耐药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迅速启动治疗并综合考虑药物的各方面因素,是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需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优化诊疗策略。
张县华 副主任医师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
广东省医学教育学会感染性疾病学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脂肪肝多学科诊治专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汕头市医学会感染病学第四、五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负责感染病学核心教学模块、专/学硕班、在职研究生班等传染病学理论课程及床边教学工作。主持及参与省、市厅级课题多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0余篇(SCI2篇第一作者),其中主要参与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对重症肝炎患者提高其168天生存率的研究并发表于亚太肝病会议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应答低下,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其抗感染治疗方案选择始终是临床医学的治疗的难点。本病例的诊疗过程,体现了抗菌药物使用的精准化管理与多学科诊疗协作的重要性,为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诊治及预后提供了深刻启示:
从“经验覆盖”到“精准打击”:抗菌药物管理的范式转变
本例患者先后出现CRAB、肺炎克雷伯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多重感染,提示老年重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传统经验性广谱抗生素“全覆盖”策略在此类患者中存在明显局限性:一方面,全覆盖广谱药物更易加剧肠道菌群紊乱,诱发继发二重感染(如本案例的白色念珠菌腹泻);另一方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使得经验性方案失败率增加。
本病例给我们的核心启示有二:一是要基于快速病原学诊断,进行精准干预。通过血培养、痰培养及大便培养,并结合临床指标,快速确认责任病原菌,以“有的放矢、到位不越位”个体化原则,为后续抗菌药物的充分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针对CRAB,选择替加环素100mg静脉滴注,q12h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2片口服,qd,兼顾抗菌谱覆盖与耐药性突破,选择联合用药、大剂量,长疗程,并根据不同感染部位选择组织浓度高药物,且结合老年人好、肝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达到“重锤猛击”与“精准个体化降阶”的平衡;二是针对碳青耐霉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早期规范诊疗。若能在明确病原学后,进一步开展耐药基因检测,或可更早启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新型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缩短治疗周期,达到更佳治疗效果;三是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必要性。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显著影响药物代谢,替加环素在肝功能异常时需减量,多黏菌素的肾毒性需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规避。本例若引入TDM技术,可进一步优化给药方案,提高抗感染效能,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多学科协作:打破“单兵作战”壁垒
本例患者在病程中先后出现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多器官损害,且基础疾病多且复杂,单纯抗感染治疗难以取得良好预期治疗效果。通过“外科手术精准干预、影像科定位感染灶、重症医学支持治疗、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多学科联合诊治”,凸显多学科诊治协作的重要核心地位。
从“单维度治疗”到“整体预后观”:老年重症感染的破局之道
本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曾出现反复发热、腹泻与凝血功能障碍,抗感染方案变迁,提示单纯抗菌治疗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病例中“特殊患者用药需考虑患者病理生理状态”的总结,恰反映出老年感染患者的治疗需关注病原体清除,如有效抗菌药物选择及其充分合理应用,结合国内CRE监测结果,碳青耐霉烯肺炎克雷伯杆菌最为常见。但也要关注多学科综合治疗、免疫状态,营养状态等综合治疗,体现整体治疗能更好改善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
反思与展望:如何构建老年重症抗感染的“中国方案”
本例诊疗过程反映三大待改进方面:其一,病原学诊断速度仍需提升(如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普及不足)。细菌药敏结果指导抗感染方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联合常规药敏试验可提高抗感染方案精准靶向效能;其二,现阶段,抗感染手段,包括新型抗菌药物可及性有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未纳入常规目录;其三,多学科协作流程尚未标准化,存在会诊响应时效性不足、MTD会诊质量仍需提升等问题。
总而言之,老年重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选择是一场与耐药菌的“智慧博弈”,更是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战役”。需要将精准医学理念贯穿始终,构建“快速诊断-个体化用药-多方面支持-全程感控”的闭环管理体系,以改善预后,为应对全球老龄化背景下的应对抗感染挑战提供宝贵的中国经验。
参考文献:
[1] Sligl WI, Marrie TJ. 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rit Care Clin. 2013 Jul;29(3):563-601.
[2] Flanders S A, Collard H R, Saint S. Nosocomial pneumonia: state of the scie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06, 34(2): 84-93.
[3] Burgmann H, Hiesmayr J M, Savey A, et al. Impac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on clinical outcome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0, 36(9): 1597-1601.
[4] 刘又宁, 曹彬, 王辉, 等. 中国九城市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微生物学与临床特点调查[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 (2012 年 10): 739-746.
[5] Zhang Y,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8 Jan 25;62(2). pii: e01882-17.
[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10) : 738-747.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0202-00178
[7] Tamma PD, Aitken SL, Bonomo RA, 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23 Guidance on the Treat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t Gram-Negative Infections. Clin Infect Dis. 2023 Jul 18:ciad428.
[8] Sartelli, M, Coccolini, F.et al. WSES/GAIS/SIS-E/WSIS/AAST global clinical pathways for patients with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World J Emerg Surg. 2021 Sep 25;16(1):49. doi: 10.1186/s13017-021-00387-8.
[9]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胆道外科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外科杂志, 2019, 57(7):7.
[10]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J].器官移植,2019,10(4):352-358.DOI:10.3969/j.issn.1674-7445.2019.04.002.
[1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4):255-280.
审阅|潘挺军教授、张县华教授
整理|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雏菊
感谢齐鲁制药对本项目的公益支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