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72岁老年男性患者,慢性病程,呼吸衰竭、肺部病变进展,伴膝关节红、肿、热、痛和局部皮肤水疱样病变,多次复查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症状反复。患者三次入院的病因是否相同?天疱疮和感染能否解释疾病全貌?
病情简介
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72岁,退休化工厂工人。第一次入院日期:2020年2月3日,主诉:胸闷、气促半月;第二次入院日期:2020年5月22日,主诉:发热伴咳嗽、脓痰、气短10余天。
现病史
第一次入院
患者2020年1月中旬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短,胸闷症状,自服阿奇霉素10 d无效。2020年1月28日出现发热,当日来我院急诊测体温40.0℃。
血常规:白细胞(WBC) 11.83×109/L(↑),淋巴细胞(LYM) 2.01×109/L,单核细胞计数0.27×109/L,中性粒细胞(NEU) 9.48×109/L(↑),LYM% 17.00%(↓),单核细胞百分比2.30%(↓),NEU% 80.1%(↑),血红蛋白(Hb) 147 g/L,血小板(PLT) 115×109/L(↓)。
2020年1月29日外院胸部CT:两肺对称性斑片渗出影。我院急诊给予莫西沙星、头孢唑肟、伏立康唑、奥司他韦联合治疗3 d后热退。
2020年2月11日胸部CT:两肺散在斑片状及纤维条索状阴影;左肺下叶脊柱旁结节,两肺多发小结节,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侧胸膜局部增厚,主动脉壁钙化,肝脏多发囊肿(图1)。
图1 患者胸部CT(2020年2月11日)
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阳性(滴度1∶20)。
入院后予头孢唑肟、莫西沙星、氟康唑联合更昔洛韦抗感染,甲强龙抗炎治疗。患者胸闷、气促症状逐渐好转,体温正常。结合胸部CT及“天疱疮”病史,考虑患者长期口服激素继发病毒性肺炎、肺隐球菌病,出院后继续口服氟康唑(150 mg)维持治疗。
出院诊断:病毒性肺炎,肺隐球菌病,低氧血症,天疱疮。
第二次入院
入院日期:2020年5月22日。
主诉:发热伴咳嗽、脓痰、气短10余天。发热、畏寒,热峰38.8℃,阵发性咳嗽、咳中等量黄脓痰。
5月12日出现痰中带血。5月16日患者出现气促,活动后加重,SpO2 85%。胸部CT示:两肺散在斑片及纤维条索、结节影,左肺上叶斑片状高密度影伴支气管充气征(图2),考虑炎症,较2020年2月11日明显进展。
图2 患者胸部CT(2020年5月16日)
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阳性,血常规:WBC 7.45×109/L,NEU 6.53×109/L。
血常规:WBC 9.94×109/L,NEU 9.01×109/L(↑),Hb 127 g/L,PLT 141×109/L。
血气分析:FiO2 33%,pH 7.49(↑),PaO2 93 mmHg,PaCO2 37 mmHg,乳酸3.3 mmol/L(↑),氧合指数282 mmHg。
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阳性(滴度1∶40)。
巨细胞病毒DNA:9710拷贝/ml。
EB病毒DNA:26600拷贝/ml。
患者体温无明显升高(图3)。
图3 患者第二次入院后体温变化情况
讨论一:患者第二次入院,是隐球菌感染未控制?还是继发感染? |
专家讨论
高兴林教授:
我考虑患者隐球菌感染还是存在的,因为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阳性,但并不能完全用隐球菌感染解释。首先,我们临床见到很多隐球菌感染患者以干咳为主,没有咳痰,但该例患者咳黄脓痰,与隐球菌感染不太符合。其次,隐球菌较少引起坏死,多以增殖病灶为主,而该患者胸部CT可见空洞形成,也与隐球菌感染不相符。
宋立强教授:
既往有少量文献报道天疱疮累及肺部导致病变。该患者第一次入院时胸部CT示两肺淡薄的间质性磨玻璃样渗出,左肺下叶背段有局灶性实变。第二次入院时的胸部CT可见两肺多发结节,尤其是左肺上叶团块影中有坏死空洞。
秦志强教授:
我同意高教授的意见,患者肺隐球菌病还是未能控制好。患者同时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而且氟康唑使用剂量不足,不除外合并继发感染,如细菌和真菌感染,从患者的影像学分析,更倾向于化脓性细菌感染。
给予比阿培南+利奈唑胺+伏立康唑。
2020年5月28日胸部CT示:左肺上叶不规则片状高密度影伴支气管充气征,范围较5月16日明显缩小,考虑炎性病变。两肺多发小结节,部分较前空洞形成,部分病灶较前缩小,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图4)。
图4 患者胸部CT(2020年5月28日)
诊断:急性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细菌性感染);肺隐球菌病;天疱疮;肝功能异常。
5月29日患者病情好转要求出院,出院后继续予以法罗培南+利奈唑胺+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
第二次出院后随访:肺隐球菌治疗后复查胸部CT,左肺上叶不规则片状高密度影伴支气管充气征,较5月28日缩小;两肺多发小结节,病灶较前缩小,部分病灶空洞消失。两肺散在感染灶,左肺下叶较前进展,余较前大致相仿(图5)。
图5 患者胸部CT(2020年6月14日)
第三次入院
入院日期:2020年6月29日。主诉:呼吸困难5 d,伴右膝关节红肿热痛1周。
患者2020年6月22日出现右膝关节红肿伴疼痛,当地予五水头孢唑啉抗感染后疼痛较前好转,后出现发热,热峰37.7℃。6月25日出现呼吸困难,自测指脉氧饱和度为85%。
急诊就诊,抗感染,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6月29日再次收入RICU。
胸部CT:左肺上叶不规则片状高密度影,内可见多发空洞影较大,较6月14日范围稍增大;两肺弥漫多发斑片结节影,部分实变;两肺多发条索影,支气管壁增厚,较前明显进展(图6)。
图6 患者胸部CT(2020年6月25日)
既往史及个人史
2018年确诊为天疱疮,口服甲泼尼龙片16 mg维持治疗近1年。
2019年10月“天疱疮”复发,皮肤科住院,出院后甲泼尼龙片40 mg维持。
2020年2月我科住院诊断为肺隐球菌病、天疱疮,出院后氟康唑400 mg起始口服治疗,后定期门诊随诊,甲泼尼龙片24 mg,氟康唑150 mg维持。
2020年5月我科住院诊断为肺隐球菌病;天疱疮,出院后予以甲泼尼龙片16 mg,伏立康唑200 mg bid维持。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体格检查
T 36.8℃,P 100次/min,R 25次/min,BP 157/100 mmHg。SpO2 88%(FiO2 90%),神志清楚,精神萎,急性病容,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2.5 mm,右2.5 mm,双侧对光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0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壁柔软,无压痛,腹肌无紧张,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脾未触及,腹部无包块。双下肢皮肤散在色素沉着斑,局部水疱样改变(图7)。右膝关节下方红肿,皮温高伴压痛,双足背部水肿。生理反射正常,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图7 双下肢外观
病例特点
|
辅助检查
血常规+CRP:WBC 10.77×109/L,NEU 10.47×109/L,Hb 79 g/L,PLT 140×109/L,CRP>90.0 mg/L,PCT 0.74 ng/ml。
尿常规、粪便常规:尿细菌(++),余未见明显异常。
生化全套:乳酸脱氢酶605 U/L,白蛋白24.2 g/L,钾3.07 mmol/L。
血气分析(2020年6月29日):FiO2 90%,pH 7.51,PaO2 137 mmHg,PaCO2 31 mmHg,乳酸2.8 mmol/L(氧合指数152 mmHg)。
肿瘤标志物3项:癌胚抗原(CEA) 16.49 ng/ml,细胞角蛋白(CYFRA)21-1 16.10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34.09 ng/ml。
脑利钠肽前体1024.3 ng/L。D-二聚体>10 mg/L。
免疫指标:IgG 4.42 g/L,IgA 0.747 g/L,IgM 0.323 g/L,C3 0.782 g/L。
IL-6 455.6 mg/L;血沉56 mm/h;铁蛋白1935.2 ng/ml。
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阳性(滴度1∶20)。
EB病毒DNA 58400拷贝/ml,巨细胞病毒DNA 27600 拷贝/ml。
淋巴细胞亚群(2020年6月30日):淋巴细胞比例1.6%,CD3(总T淋巴细胞)52.47%,CD3+CD4+(辅助T细胞)36.56%,CD3+CD8+(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5.22%,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10.33%,CD19(B细胞)26.65%。
G试验、GM试验、肺炎链球菌抗原、呼吸道病原谱、T-SPOT、凝血功能、输血前八项、血清肌钙蛋白T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右侧膝关节CT示:右侧膝关节轻度退变,关节腔少许积液,周围软组织稍肿胀(图8)。
图8 右侧膝关节CT
2020年7月3日右下肢水疱数量较前增多,右前臂及右肩膀新发水疱。见脓性分泌物(图9)。
图9 2020年7月3日新发水疱
未完待续
来源 重症肺言 作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孙文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