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编者按】
近来,欧洲单周新冠病例达到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峰,11月11日,德国日增新冠确诊病例首超5万例,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当前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仍是防控重点,一系列常态化精准防控措施也在防渐成熟之中。然而,国庆节以后我国新冠疫情在多地反弹,引起了很多民众的警觉和疑惑 。我们带着大家的常见问题请教著名感染病学专家王宇明教授,特别讨论了一些热点问题。王宇明教授将一一进行剖析,相信他的意见会对各位有所裨益。
既往解答↓↓
【论坛报】这次我国各地相继出现的疫情反弹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处理?
王宇明教授:最近我国各地相继出现疫情反弹,其源头仍为境外输入。从本轮的疫情情况可以看出,存在暴发点多、传播面广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正值金秋国庆,假日旅游团队众多,人群流动性大,且很多人未及时上报,致使疫情迅速扩散开来;二是本轮传播的病毒是德尔塔毒株病毒,其病毒载量更高,传染性更强,筛查难度也更大;三是本轮疫情以黑河市爱辉区等为中心四散开来,因爱辉区是黑河陆路口岸的所在地,相比航空、水路口岸而言,陆地防控形势更加复杂。还有数量众多的边民通道、便道、小路,且人群流动量大,防控难度相当大,而当地的防控力量有限,很容易成为破开防疫的地点。我专门查了有关资料,黑河市堪称中俄进出口最重要的口岸(没有之一)。总体来看,外防输入仍是我国防控重点,而个人防护意识的薄弱给本轮疫情的反弹制造了温床。
疫情的防控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认为,第一位的防范措施应该是个人防护,这也是实施精准防控的基本和核心。与疫情初期不同,在疫情持续将近两年之际,当前疫情产生的负担对于民众已经几乎达到不可承受之重。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最大希望,是在最低防疫成本下将对生活、学习及工作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然而,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当前我们这种清零政策仍然是合理的,即使从成本效益比看也是如此。
目前,全球报告死亡人数超过500万人,而WHO估计实际数字更高,每周有超过5万人丧生。在过去的1周里, 56个国家报告的新增死亡病例数增加了一成以上。这些说明,在新冠疫情风头正盛之时,稍有松懈就会像俄罗斯和德国那样一天分别新增3万多和5万多感染者。美国是目前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而近来英国10月28日发病率也已经达到美国的六成了,但是英国人口总数要少得多。这就说明,虽然当时英国只是提了一下“群体免疫”策略,并未真正实施,但仅仅在思想上的不作为已经对其国民带来不良影响,且已经波及其他国家。今年夏天欧洲杯在一定程度上对观众开放促进了自然群体免疫,有人从正面角度认为是“因祸得福”,但是欧洲包括英国的疫情仍然在不断突破历史记录,现在回过头来只能看成是“因祸得祸”,火上浇油。与之相反,在坚持隔离抗疫的国家(如我国)和地区,感染的人群少,病毒变异的机会也少,使我们更能从容抗疫。
无独有偶,我国两次境外输入性新冠疫情都和俄罗斯相关。空路是南京禄口机场,陆路是黑河口岸。这充分说明两点,一是“水往低处流”,邻国之间疫情的巨大差异会产生强大压力。二是睦邻友好,国家之间联系越多,传播的风险越大。例如,虽然印度确诊病例比俄罗斯多,但相比之下中印两国民众接触不多,因而没有产生境外输入境内暴发的情况。
【论坛报】目前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王宇明教授:目前最好的预防措施仍是个人防护即戴好口罩。这句话我说过很多遍了,但是成效不明显。既往研究已证明,飞沫传播是SARS-CoV-2人际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对于手卫生不好的人,通过使用口罩仍然有最后把关的作用。这也是我一直反复强调的,正所谓“好话说三遍”: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不过,我发现当前很多人不能正确戴口罩,形同虚设,这是不行的。其次,当前到了国内“内卷”时期,中高风险地区特别是有接触史的人群怎么办?这一句更加必要了,不仅要正确戴口罩,而且最好戴N95/KN95口罩。这是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正确戴N95/KN95口罩者但出现传染和被传染的先例。前车之鉴,不能重蹈覆辙。
图1 戴口罩的正确方式
图2 四种戴口罩的错误方法
有人问我,为什么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强调洗手是第一位的,而你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将其放到第二位?我认为,过于强调其他防疫措施而忽略戴口罩是舍本求末,就像“木桶效应”一样,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味强调洗手,认为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洗手,可以形成安全的无菌环境,并可在无菌手术期间维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洗手以后不出几秒钟,就会接触到有菌环境甚至污染的东西,防范作用立即就消失了。戴口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要摸鼻子或摸嘴,这就需要打开口罩才能摸,而隔着口罩摸鼻子或摸嘴相对来说仍然是比较安全的。揉眼睛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也曾经非常注意和担心。但通过复习临床报道并与一线医生研究后发现,SARS-CoV-2入侵的门户不一样,其最后临床结局有明显差异。病毒感染眼睛后的表现只是患侧结膜炎(对侧眼没有感染),几乎不会引起呼吸道的感染症状。SARS-CoV-2如果通过消化道摄入,充其量也就是一过性胃肠炎症状。看来入侵门户非常重要,非常规途径都不用过分担心。
【论坛报】为什么“精准防控”很难推广?
王宇明教授:有关“精准防控”的意义不言而喻,简单的表达就是“稳准狠”。我发现对于它的组成内容,各地区的认识还不太一致。在我看来,精准防控应该包括日常防控措施及应急防控措施两大部分。
这就像我们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一样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白细胞、补体、调理素等,其功能是随时防范和清除病原体;与之对应的日常防控措施包括个人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违规聚众等。而特异性免疫是有针对性的,比如针对病原体的免疫物质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体等。与之对应的应急防控措施有,一旦出现紧急疫情,快速反应、快速检查、快速报告,要采取精准措施,尽快充分控制疫情。
我认为,与应急防控措施相比,日常防控措施更为重要,可能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因为输入型疫情的源头不难找到,顺藤摸瓜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一旦扩散开来,进入国内传播阶段,就像风筝断线,则难以再控制了。日常防控措施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掌握了疫情控制的主动权。
我注意到,全国尚未评选精准防控示范或模范城市,可能是因为要做到一时间的精准防控比较容易,而一直维持高水平是不容易的。如果要我个人推选,上海可以排在前列。上海从各种疫情的防控,包括上次的SARS和这次的新冠,应该说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标准。比如最近,上海迪士尼的核酸检测一事上了好几次微博热搜,给全国民众留下深刻印象。主要体现在:① 快:从接到通知到完成两万游客的核酸检测仅用了4个多小时;② 稳:整个筛查过程井然有序;③ 准:精准筛查出迪士尼游客,没有搞全面封锁、全员检测及全区隔离等措施;④ 暖:有关部门接到通知后,封园只是关闭了室内项目,室外项目照常进行,想离开的游客可以立马排队做检测,想继续玩的游客还可以继续玩,没搞“一刀切”措施。
很多城市可能会说,上海只有一个,我们没有办法比得上。实际上,上海迪士尼事件如果反复发生,他们自己也会受不了。因此,真正的“精准防控”应该是“实干加巧干”,最佳“成本-效益比”需要不断总结和探讨。我觉得,最简单的办法还是我讲过很多遍的、平战皆宜的、既简单又实惠的方法:正确戴上N95口罩。我只要出门就是这样做的,这也可以算是最实用的“与病毒长期共存”的方法吧。
下期预告:
王宇明教授将回答: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利用药物治疗来进行防护的前景如何?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