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小儿肠套叠,掌握这7点,超声诊断不困难 | 诊疗干货

2022-05-1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肠套叠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最常见原因之一,是一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进入邻近的肠腔内而引起的一种机械性梗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以2-10个月的婴儿多见,多为原发性肠套叠。

640.jpg

图1  肠套叠示意图(来源网络,版权说明见图片下方)


病因及诱发因素、临床表现


病因:肠套叠的发生可能与肠蠕动紊乱、肠系膜过长、回盲部活动过大有关。

诱发因素:①饮食改变;②腹泻及便秘;③肠痉挛;④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肠道肿瘤、息肉等。

临床表现:发生肠套叠的患儿可表现为腹部包块,阵发性哭闹、呕吐,典型症状为果酱样血便,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病理分型


根据肠套叠套入的肠管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分别如下:

★回结肠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肠套叠类型,其中以“回盲型”最为常见,即以回盲瓣为肠套叠的头部,将回肠末端带入升结肠内,肠系膜淋巴结、阑尾及盲肠也可套入结肠内。

★小肠型:即小肠套入小肠内,有空肠-回肠套、回肠-回肠套、空肠-回肠套。

★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内。

★胃十二指肠套叠:最为少见,是指胃套入十二指肠内,多由于胃肠道黏膜肿物继发引起。


超声表现(2个征象,7个小要点)


超声作为小儿肠套叠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用于明确诊断,还可于超声监测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

典型小儿肠套叠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最常位于右下腹,其次位于左上腹,其声像图可总结为两个征象:

“ 同心圆征 ” 和 “ 套筒征 ”

640.png


①腹腔内的不均质包块

②包块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称之为“靶环征”

☞外层为远端的肠壁,呈均匀的低回声

☞中层为被套入的近端肠壁,由于该段肠壁水肿、坏死,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带

☞内层为被套入肠管的内容物,表现为不均质强回声


640 (1).jpg

③纵切面呈套筒征,表现为对称的多层结构。

④斜切面呈“假肾征”。

⑤包块内有时可见套入的阑尾、淋巴结、憩室以及肿瘤回声。

⑥若发生肠缺血坏死时,包块内的肠壁分层回声消失,外层的肠壁增厚,套筒内可见积液。

⑦CDFI:局部肠壁血流信号增多;当套入肠壁缺血坏死时,缺血段肠壁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

640 (2).jpg

横切面:同心圆征

图片

纵切面:套筒征

640 (4).jpg

横切面:同心圆征,内见数个淋巴结


640 (5).jpg

肠套叠:肠壁血流信号增多


若肠套叠的包块<2cm,套入长度比较短,多为小肠套叠,部分包块可在检查过程中或检查后几小时内可自行解套;若肠套叠包块外径>3cm者,自行解套的可能性较小,在肠壁未出现缺血、坏死前,可尝试在超声监测下行水灌肠复位。


来源:超声技术与诊断

内容节选自《超声医学》和《小儿超声诊断学》

纯干货.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