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一定会癌变吗?!

2025-01-1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门诊遇到不少患者拿着胃镜报告过来,忧心忡忡地说:医生,我最近做了胃镜,发现有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网上查了说这是癌前病变,这严不严重啊?一定会癌变吗?……先别慌,下面就带大家充分认识一下巴雷特食管。


什么是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BE)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重要并发症,指的是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现象。巴雷特食管是目前唯一已知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是防治食管腺癌的关键。


如何诊断巴雷特食管?巴雷特食管的诊断依赖于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内镜下可见食管鳞状上皮呈粉白色,胃柱状上皮呈橘红色,它们之间的交界线是食管鳞-柱交界(又称为齿状线、Z线),当这个交界线相对于胃食管结合部上移长度≥1cm,并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可诊断为巴雷特食管。如伴有肠上皮化生则更支持巴雷特食管的诊断。


图片


内镜下分型:

(1)根据病变长度分为:

① 长段BE(LSBE):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 cm;

② 短段BE(SSBE):化生的柱状上皮未累及食管全周,或虽累及全周,但长度<3 cm。


(2)根据形态分为:

① 全周型:齿状线呈环周型上移或消失;

② 岛型:齿状线1 cm以上鳞状上皮中出现岛状橘红色胃黏膜;

③ 舌型:鳞状上皮中出现舌状橘红色胃黏膜。    


图片


病理学分型:可分为无异型增生、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黏膜内癌。


巴雷特食管一定会癌变吗?


巴雷特食管是唯一被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80%的食管腺癌是发生在巴雷特食管的基础上。


然而,并非所有巴雷特食管都会发生癌变。现有数据显示,巴雷特食管的癌变率在0.5%~1.0%之间。巴雷特食管的癌变风险高低与其病变长度、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病变长度≥3 cm、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因素的患者进展为腺癌的风险更高。


哪些人更容易患上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的危险因素包括:① 年龄>50岁;② 男性;③ 慢性胃食管反流症状(>5年);④ 一级亲属有巴雷特食管或食管腺癌家族史;⑤ 吸烟史;⑥ 肥胖(BMI>25 kg/m2或腹型肥胖)。对于有慢性胃食管反流症状和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推荐进行标准的内镜筛查


如何进行内镜监测?


对于无异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内镜监测以检查是否发生异型增生或早期腺癌根据巴雷特食管的病变长度,制定不同的内镜监测间隔

① 病变长度≥1 cm且<3 cm,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监测。

② 病变长度≥3 cm,内镜监测间隔应为3年。

③ 病变长度<1 cm或齿状线不规则,不建议进行常规活检或内镜监测。


对于存在异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患者,在接受内镜治疗后,应做好术后内镜监测随访,并且无论其原始病变长短,均提倡进行食管活检。对于术后的内镜监测间隔,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有学者认为,对于高级别异型增生或早期食管腺癌患者,可在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随后每年进行一次内镜随访;对于低级别异型增生,可在术后1年、2年和4年进行内镜随访。


如何治疗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胃食管反流、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包括异型增生和早期癌变)。


证据表明,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巴雷特食管患者进展为食管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因此,现有指南推荐,所有巴雷特食管患者应接受至少每日一次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存在异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及早期食管腺癌。


① 对于高级别异型增生、早期食管腺癌,建议行超声内镜评估病变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并给予内镜下根治切除治疗。


② 对于低级别异型增生,可考虑内镜下切除或消融治疗,如不接受内镜下治疗,应予以密切监测随访,每6~12个月随访1次。


END


转自:中山一院消化内科

点击图片学习

1.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