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闻每周看
本期《心闻周刊》为大家带来心血管领域6篇临床研究,6条行业资讯,同时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程蕾蕾教授,就肿瘤心脏病学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解读。
“国际心研究”主要内容
对心脏骤停昏迷幸存者脑电波节律和周期性干预不改善预后:对心脏骤停昏迷幸存者进行抗癫痫治疗能否改善预后尚不确定。2月2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RCT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索。172名心脏骤停昏迷幸存者,随机分配到抗癫痫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是采用抗癫痫药物的逐步治疗策略,来抑制节律性和周期性脑电图活动至少连续48小时,同时对患者进行目标温度管理。研究结果显示,3个月时,抗癫痫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神经系统结局的比例分别为90%和92%,死亡率分别为80%和82%,均无显著差异。
多基因风险评分改善CAD风险分层:2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联合国内外学者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一项大规模前瞻性中国队列研究,构建冠状动脉疾病(CAD)多基因风险评分,并综合评估该评分对中国人群一级预防的临床应用潜力。在2800例CAD患者和2055例对照病例构成的训练集中,开发出包含540个基因变异的多基因风险评分。并在超过4.1万名个体的大型前瞻性队列中,结合指南推荐的临床风险评分,进一步评估CAD风险分层。平均随访13.0年,发生1303例CAD病例。多基因风险评分较高的个体,CAD风险比较低的个体高约3倍,终身风险分别为15.9%和5.8%。临床风险分层整合多基因风险评分,CAD十年和终生风险均有显著梯度。
前激肽释放酶或可成为降脂的新靶点:2月22日,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研究人员在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凝血因子前激肽释放酶可能是防治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新靶点。研究人员发现,抑制前激肽释放酶的作用类似于抑制PCSK9,都是通过增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通过消融编码前激肽释放酶的基因或应用抗前激肽释放酶的中和抗体,可保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稳定,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另外,同时抑制前激肽释放酶和PCSK9,对于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叠加效应。
CABG治疗多支病变CTO长期效果更优: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哲教授和徐波教授等在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对于合并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多支冠脉病变,PCI长期效果不如冠脉搭桥手术(CABG)。研究纳入2010~2013年4324例有1处及以上CTO的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结果表明,在未校正基线因素时,CABG组和PCI组的5年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相似(P=0.52)。但在校正基线变量之后,PCI组发生风险比CABG组高21%(P=0.03)。在根据SYNTAX Ⅱ评分推荐应该进行CABG的患者中,PCI治疗的5年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比CABG高55%。在根据SYNTAX Ⅱ评分推荐应该行PCI,或PCI与CABG为同等推荐地位的患者中,两种血运重建策略的5年复合终点无明显差别(P=0.56)。在残余SYNTAX评分≤8分的患者中,CABG和PCI治疗的5年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也相似(P=0.83)。
艾多沙班急性出血患者的特异性抗凝逆转:近日,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艾多沙班急性大出血患者中,Xa因子抑制剂的拮抗剂Andexanet可显著降低抗Xa因子作用。研究纳入36例艾多沙班急性大出血患者,80.6%的患者出血部位为颅内,这些患者接受了Andexanet治疗,中位抗Xa因子活性从基线时的121.1 ng/mL降低至治疗结束时的24.0 ng/mL。78.6%的患者在12小时内达到优异或良好的止血效果。
深度学习算法用于诊断左心室肥大:2月23日,JAMA Cardiology发表一项队列研究显示,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自动评估室壁厚度,同时有助于识别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肌淀粉样变性。研究纳入近2.4万名患者,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准确测量左心室前壁厚度、直径和后壁厚度,并识别出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该模型快速、全自动、可重复,帮助心肌肥厚的精确诊断。
“行业心动态”主要内容
2月20日,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上的一项253个胸痛中心数据分析显示,急性心梗患者的30天、60天和90天总死亡率分别为5.9%、6.9%和7.6%,其中三级医院均低于二级医院。STEMI 30天死亡率高于NSTEMI(6.6% vs. 4.7%)。另外,院外总死亡率为6.0%。
近日,国外影像科相关专家小组在既往专家共识文件的基础上,发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定量测量和形态评估的专家共识声明:2022更新》。
近日,《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发布了《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中国专家共识》。
近日,美国FDA批准扩大CardioMEMSTM²治疗心衰适应证,可用于NYHA Ⅱ级心衰患者和利钠肽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
近日,全球首个运用靶向去肾交感神经技术(RDN)治疗未被控制高血压的临床试验——SMART研究,顺利完成全部患者入组(n=220)。该试验是一项设有假手术对照和双主要研究终点的RCT研究,采用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系统选择性地消融交感神经,并可以即时判定消融效果。
近日,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剑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主编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与实践》出版。
“每周心评论”内容概要
评析新观点,论说新动向。近年来,肿瘤心脏病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处理抗肿瘤过程中出现的心血管毒性事件?相关的诊疗原则是怎么样的?本期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程蕾蕾教授,就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解读。
来源:心血管远程平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