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日就月将,血管内影像技术未来可期丨钱杰教授专访

2023-06-2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123.jpg


第二十一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23)将于2023年6月29日-7月2日召开,本次会议将延续“合作、创新、转化”的主题,会议日程将包括特邀讲座、示教演示、最新临床试验发布、专题研讨会、第壹现场专家访谈等等,内容涉及冠心病、瓣膜和结构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及相关药物治疗诸领域的特邀最新进展学术报告。


血管内影像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IVUS、OCT和FFR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脏介入治疗中,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钱杰教授接受采访,对血管内影像领域的重磅研究、会议论坛、血管内影像技术在介入治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简要介绍。


video
Q1:今年的CIT会议,血管内影像领域有什么最新重磅研究即将公布?


钱杰教授:今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主要围绕IVUS-OCT一体机的成像质量,研究比较了IVUS-OCT一体机成像和单独的IVUS、OCT成像的图像质量,这个研究也已经发表在欧洲介入杂志上。


Q2:本次会议有哪些血管内影像相关的论坛即将推出,您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吗?


钱杰教授:血管内影像是今年CIT一个很重要的热点话题,所以在三天的线下会议中,有很多不同场次的论坛。首先有病例展示论坛,论坛收集了全国各地术者的血管内影像技术相关的优秀病例,以病例大赛性质进行展示。其次,CIT还有血管内影像的一系列论坛,比如围绕血管内超声在血管钙化诊断中的应用所开展的辩论论坛,通过正方、反方的辩论,共同讨论不同血管内影像技术在钙化病变诊断中的优势、劣势及自身特点。其他论坛内容还包括OCT如何指导病变的常规介入治疗,在治疗全程,如何更好地使用OCT。还有关于复杂、高危、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CHIP)如何进行IVUS,如何优化治疗的讨论。本次会议的论坛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的内容很多,还有关于将血管内影像技术和现在比较热门的钙化工具震波球囊相结合的内容;关于国产的双模态工具IVUS-OCT一体机,适合在哪些场景中应用,能带来哪些临床获益的论坛;关于血管再狭窄治疗,血管内影像技术如何帮助再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的论坛。本次会议大概设置了11个血管内影像相关论坛。


Q3:您觉得血管内影像学在介入治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钱杰教授:我认为血管内影像应该是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据最新统计数据,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的心血管介入治疗例数达到了129万,介入治疗的病例数量全球领先。在这样一个介入治疗数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血管内影像使用的比例也是比疫情前的2019年有显著提高,大概可以达到20%。这个增长速度还是相当惊人的,比PCI的增长速度还要快。如果没有记错的话,2019年血管内影像技术的使用率大概是8%。当然这也离不开近两年的多项重要研究,像今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关于复杂病变的研究,还有中国学者对临界病变的相关研究,这一系列的研究都表示,在血管内影像指导下的 PCI,特别是复杂病变的PCI,患者都有明显的获益。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循证医学证据在不断地丰富、丰满;国际上包括欧洲、美国的指南对血管内影像的推荐等级也在上升,不论是左主干病变、复杂病变,还是介入治疗失败这些情景,均有推荐应用血管内影像技术。


从一些最新的专家述评来看,近几十年我们都是用血管造影来指导 PCI,现在可能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随着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增加,对于介入治疗,特别是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如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CTO等,尤其我们还面临着社会老龄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面对这些情况,血管内影像的需求就更多了,因此,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特别是对复杂病由造影指导转向血管内影像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长期获益。


Q4:国内的血管内影像学技术还有哪些方面亟待突破?


钱杰教授:血管内影像技术近几年逐渐普及,其实国内的各个企业也做了很多工作。早年PCI治疗主要使用国外品牌的支架,后来国内品牌的支架也做得越来越好,而且也获得了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的证实;获得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在血管内影像领域,过去使用的相关器械也都是以国外的品牌为主,但是近几年国产OCT、国产IVUS以及我们刚才谈到IVUS-OCT一体机都有着很大的进步。在一些小规模的研究,包括在手术演示当中,也可以看到它们的诸多优点。但是,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大规模工业生产是否能生产出安全合格的产品?因为影像产品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小批量生产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还是有所不同的,质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此外,其实我们有些产品在某些性能上跟国外的产品相当,甚至有所超越,但是在临床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另外,高危斑块也是血管内影像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该领域中,国外已经产出NIRS、NIRS-IVUS、NIRS-OCT等现代影像工具,目前国内产品还在研发中。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优势,比如血管内影像的计算,功能生理学等方面,在全球有一定的领先性。


将来,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临床研究,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血管内影像技术对临床的重要意义以及给患者带来的获益,当然也希望将来能够对指南的更新提供更多数据。


论坛报赵静薇整理


2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