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小肠镜应用于儿童小肠疾病治疗的比例为40%~64%,常见治疗方式如下。
小肠息肉切除术
小肠镜下切除息肉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息肉相关并发症(如套叠、出血、梗阻及恶变等)。目前对小肠息肉多采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因小肠肠壁较薄,采用黏膜下注射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可降低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当息肉较大时,可分次分片切除,若息肉无法取出,可取活检并留置息肉在肠腔内,并用圈套器将息肉切割成碎块以防止肠梗阻。
小肠出血内镜下治疗
小肠镜下止血方法包括止血药物喷洒、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0.9%氯化钠溶液稀释)、出血病灶切除术、氩离子凝固术(APC)、金属夹止血术、尼龙圈缝扎止血及硬化剂注射等。临床一般根据病变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渗血为主的溃疡/糜烂病灶采用内镜下烧灼止血或局部注射、喷洒止血剂;毛细血管扩张性病变多采用APC,静脉性病变多采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动脉性病变主要采用钛夹夹闭或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注射。
小肠狭窄治疗术
小肠狭窄具备肠梗阻症状或经影像学提示狭窄近端有肠腔扩张,狭窄长度≤5 cm,纤维性狭窄及狭窄不成角的患者可行小肠镜下三级球囊扩张术及狭窄切开术。
小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
当疑似小肠出血不能明确病因,或已完成对接但未找到病变,或多发小肠息肉全部切除有困难等,可行术中小肠镜,即开腹或腹腔镜后从可疑病变部位处的肠管做一个切口并由此进行内镜检查,在内镜直视下协助确定病灶,并可同时开展镜下微创治疗,尽可能保留患儿肠道完整性。
来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内容节选自《儿童小肠镜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