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ISC 2021重磅研究丨直接送至导管室能够改善LVO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

2021-03-22作者:论坛报沐雨会议
脑血管病原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佟旭 王伊龙


国际卒中大会(ISC)是全球致力于脑血管疾病科学和治疗的顶尖盛会,ISC 2021虚拟会议于3月17-19日召开,3天的会议中在17个类别推出1300多场精彩报告,以及大量壁报和摘要,内容聚焦于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旨在更好地认识卒中病理生理学和更有效地治疗卒中。

ISC21_Twitter_Brain_Cover_1500x500.jpg



3月17日,ANGIO-CAT试验作为最新临床试验(LB1)在ISC 2021公布结果。


此项研究发现,疑似大血管闭塞性(LVO)卒中的患者绕行急诊科和CT被直接送至导管室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速度更快,90天的功能预后更好


西班牙巴塞罗那Vall d’Hebron医院的神经病学和神经介入专家Manuel Requena博士在他的演讲中解释说,这项研究纳入了疑似LVO的患者,急救人员在院前使用RACE(一种预测大血管闭塞的工具量表)评分对其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在卒中发病后6小时内的RACE评分>4分,急救人员会提前呼叫卒中医生,后者会提前到达急诊等待患者转运到院。患者入院时查体的NIHSS评分>10分即可纳入该研究。在入后,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直接送至导管室”或“接受标准治疗”。


Requena博士指出,在他们医院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会被首先送至CT室,并接受CT平扫和CT血管造影的评估,必要时也可以进行CT灌注检查。如果确诊有大血管闭塞,则进一步将患者转移导管室进行血管内治疗。直接送至导管室的患者在导管室接受“平板”CT扫描,以排除颅内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并在血管内治疗前经血管造影证实有无大血管闭塞。另外,两组患者在CT扫描后,均按照目前指南的建议进行溶栓治疗。


截至目前,这项研究的中期分析已纳入174例患者。这些患者的RACE评分的中位数是7分,NIHSS评分的中位数是17分,84%的患者确诊为大血管闭塞,仅有8%的患者发现颅内出血。


ISC21_homepage_masked_dr_hologram_report_750x698.jpg


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在147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直接送至导管室者比接受标准治疗者的入院到穿刺时间(中位数为18min对42min)和入院到再灌注时间(中位数为57min对84min)更短。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对90天mRS评分进行的位移分析(改善1分或更多的概率)。相比标准治疗组,直接送至导管室组的90天mRS评分改善程度的校正后OR值为2.2[95%可信区间(CI)1.2~4.1]。


两组患者在术后颅内出血等安全性终点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不过,直接送至导管室组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有增加的趋势(8.1%对2.7%;P=0.6),但是90天死亡率却有降低的趋势(20.2%对32.9%;P=0.07)。


Requena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是第一项显示直接送至导管室进行血管内治疗优效性的临床试验。目前的发现基本接近我们的预期,但令我们惊讶的是,直接送至导管室的优势显现得如此之早。我们相信,我们的研究结果将在正在进行的多中心国际试验中得到证实。” 


Requena博士还强调了这项研究的局限性:这仅仅是他们的单中心经验,也就是说医院在快速即时进行血管造影方面要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在血管造影流程不顺畅或经验较少的医院,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ANGIO-CAT研究将入院再灌注时间缩短了27分钟,并与90天观察到的功能改善程度有关,这是有实际意义的。


因此,采用直接送至导管室的策略以提高再灌注治疗速度有助于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过,由于这一策略是在血管造影术中筛选和识别患者,那么就有可能使一些非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过度接受价格更高且有创性血管造影检查。


考虑到腹股沟穿刺并不是完全无害的,这种策略能容忍多高比例的非大血管闭塞患者,从而导致检查成本增加、抵消速度带来的获益甚至对某些特殊患者有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作者简介

图片1.png

王伊龙,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学系副主任。兼任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


图片2.png

佟旭,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血管神经病学博士、介入神经放射学博士后、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博士后。北京市神经内科学会全科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会理事、河北省唐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卒中组织会员、《中国全科医学》和《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青年编委、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专家。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