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JAMA子刊:高血糖患者配偶参与,抗糖收益更大

2025-01-16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41231094832.jpg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盘点稿件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2.4%,但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6.7%、32.9%和50.1%。糖尿病的日常管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指南强调,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要注重患者教育,也要重视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的关键作用。


热点速递

近日,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以夫妻为基础的糖尿病管理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尤能从中受益。未来在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个体化管理时,可考虑将配偶支持、夫妻合作偏好等纳入干预策略中。该研究通讯作者为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廖婧教授。



专家解读


1. 目前社区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需要关注哪些方面,配偶可以在哪些方面起到作用?


廖婧教授社区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涵盖了多方面的工作,长期共同生活的配偶,比医生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大。例如在饮食方面,夫妻可以共同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饮食低糖、低脂、高纤维。在运动支持方面,配偶可以鼓励患者坚持运动,陪同患者进行运动,增加运动的乐趣和动力。在药物管理和血糖监测上,配偶可以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协助患者管理药物,按时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等。最后,在心理支持方面,配偶可以提供情感陪伴,鼓励和激励患者,帮助患者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2. 如何看待基线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可能从以夫妻为基础的干预中受益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廖婧教授这一结果非常具有实践意义,提示我们夫妻协同干预的关键受益人群,以便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潜在原因包括增强的家庭支持,基线HbA1c水平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家庭支持来提醒和监督其血糖日常管理。既往研究表明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在按时服药、健康行为维持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夫妻双方通过共同接受糖尿病教育、共同制定饮食和运动计划等,让患者配偶科学参与到患者日常管理中的同时,利于提升双方对这一慢病的认知、管理方式方法达成一致,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


3. 未来在糖尿病患者管理方面,您团队还有哪些研究计划?


廖婧教授团队未来的研究计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以夫妻为基础的干预策略,结合夫妻年龄、教育程度等社会经济学特征,设计更有针对性且利于推广应用的家庭管理模式。其次,我们将研究夫妻干预的长期效果,并拓展应用场景于其他慢性疾病,如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最后,我们还计划进行多学科合作与技术应用研究,与心理学、社会学、卫生经济学等学科合作,并探索数字健康技术在干预中的应用。


论文简介


这是一项在中国广州14家社区卫生保健中心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共207对夫妻,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以下要求:

  • 达到中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规范中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

  • 空腹血糖水平>8.0 mmol/L,HbA1c水平>7%,或在入组前12个月内新确诊为2型糖尿病;

  • 年龄>55岁;

  • 与配偶共同生活在一起。参与研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6岁,平均患病时长为8.3年。

研究人员以1:1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配至夫妻共同干预组(106对)和个人干预对照组(101对)。具体干预措施为第一个月由卫生保健中心提供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健康教育和培训课程,每次会议结束时研究人员会协助制定下周计划、干预目标等,并在下周的团体健康教育培训中进行回顾。鼓励夫妻共同干预组的患者和配偶一起参加团体教育,分享他们在控糖方面的经验,研究人员会向配偶说明如何帮助患者管理糖尿病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个人干预对照组仅有患者参与团体教育和培训课程,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均不参加。

第2个月开始,研究人员对两组参与者采取针对性的每周一次行为改变电话沟通,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调整电话沟通频率。研究人员会同时联系夫妻共同干预组的患者和配偶,并鼓励他们一同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而个人干预对照组仅有患者将接受电话沟通。电话沟通为期2个月。

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研究人员与两组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随访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HbA1c水平均有所降低,第12个月随访时,夫妻共同干预组和个人干预对照组HbA1c水平分别较基线下降0.02%和0.1%,不过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对比,降幅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评分保持了相对稳定,较基线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从两组这些指标对比结果来看,以夫妻为基础的糖尿病管理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用较为有限。文章表示,干预效果不佳可能的原因有:1)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团体教育且研究纳入参与者人数有限,可能难以察觉到配偶在其中的影响;2)中国家庭中,配偶参与患者日常护理是比较常见的,本次研究中夫妻共同干预组和个人干预对照组分别有61.3%和54.5%的配偶认为自己应当参与患者日常糖尿病管理,这种预先存在的高参与度也导致了以夫妻为基础的共同干预效果不够突出。

不过,研究人员发现,基线时HbA1c水平较高(≥8%)的患者,HbA1c水平下降持续和稳定,而HbA1c水平较低(<8%)的患者,HbA1c水平下降趋势则存在“反弹”。换句话说,基线时,HbA1c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可能从中受益


基线不同HbA1c水平的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HbA1c水平的变化趋势

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同期社论指出:“该研究填补了干预性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即如何将临床糖尿病治疗与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成员支持相结合”。

总之,本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配偶而言,尽管在所有患者中以夫妻为基础的干预措施效果比较有限,但基线时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人可从中受益。


专家简介



廖婧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健康老龄化的社会心理行为决定因素、老年认知障碍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及预防策略研究。致力于老年慢病疾病负担预测模型开发与应用、前瞻性队列数据及成对数据统计学方法应用研究等。主持并参与十余项中国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Age and Ageing等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 40余篇。担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卫生统计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首届社会科学与质性研究护理专委会副会长,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副编辑,BMC Geriatrics、《现代预防医学》等编委。


来源:医学新视点


特别推荐

点击图片,一键领取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