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临床名家谈 | 林洪丽教授:中心静脉导管血栓的防治

2024-11-12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专家介绍

图片


林洪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肾脏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32141004)

DOI:10.3969/j.issn.1006-298X.2024.03.007

[基金项目]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尖端和领军人才项目(2021RD01)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大连,116011)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防治



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为10.8%,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约200余万人,血液透析(HD)是治疗ESKD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中心静脉导管(CVC)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CC),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RT)是CVC留置过程中最为常见、危害性较大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与患者基础疾病、CVC材质及特性及术中操作等因素有关。


CRT临床表现


CRT是指CVC置管后,导管内或导管外鞘形成血凝块,引发导管功能障碍、机体出现血栓栓塞相关症状或体征。CRT早期可无症状,随着导管内血栓的增多,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如抽吸困难、透析血流量不足(<200 mL/min),回血阻力增加、透析静脉压升高等表现;如果导管外鞘血栓堵塞了中心静脉主干,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发颜面部及肢体肿胀、头痛、声音嘶哑、胸壁及肩部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等改变;当血栓脱落并移行至肺部时,可出现肺栓塞,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


CRT的危险因素


CRT与机体宿主对异物的自身防御机制有关,与血管内血流缓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机体内凝血功能异常密切相关,透析过程中导管尖端负压引起局部涡流状态、局部剪切力增加,导管发生摆动增加对血管壁的刺激等均参与CRT的发病过程,CRT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患者及治疗相关因素   高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或制动史、恶性肿瘤、近期创伤史、手术史、静脉血栓史、导管相关感染、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及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等。与治疗相关性因素包括接受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使用抗血管生成类药物、红细胞刺激剂及实施肠外营养治疗。


置管过程相关因素   包括插管技术水平、插管部位、操作时间、穿刺次数、导管尖端位置及术后有无感染等。置入CVC为侵袭性操作,对医师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当穿刺过程不顺利、反复穿刺中心静脉,可增加静脉损伤继发CRT发生风险;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置管CRT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左侧颈内静脉置管CRT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颈内静脉;TCC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中上1/3处为最佳,而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血栓发生率明显增加;CVC术后导管感染也增加CRT发生风险。


导管相关因素   导管对于机体属于异物,置入CVC后机体内会发生排异反应,因此导管的材质及直径影响CRT形成。相容性越好的生物材料其血栓形成率越低,临床上常用于CVC材质为聚苯乙烯和硅胶,前者较硬对血管内皮损伤较大,而后者生物相容性较好,且具有相对柔软、表面光滑、对血管内皮损伤较小等优势,可降低CRT形成风险。另外,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CRT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


CRT的预防


危险因素的干预   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控制,如控制血糖、血脂、纠正低蛋白血症及低血容量,高凝状态的患者可给予抗凝药物。本中心置管部位首选颈内静脉,其次是颈外静脉,最后是股静脉,避免锁骨下静脉置管。手术操作时应避免盲穿,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中心静脉,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送导丝要轻柔,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术后导管感染。对于过渡期使用的CVC,如时间超过1月,首选TCC留置,选择合适长度导管,使其尖端位于右心房中上1/3处,并尽早建立及启用自体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缩短CVC留置时间,减少其对中心静脉的损伤。


规范封管   普通肝素钠溶液是最常用的封管液,对于无肝素使用禁忌且无严重出血的患者,可采用普通肝素钠封管液,浓度为10 mg/mL,按照导管容积封管,血栓风险高的患者可予20~50 mg/mL肝素钠封管,浓度越高出血的风险越大,尤其是超过管腔容积的封管液进入体循环增加出血风险。枸橼酸通过螯合血液中的离子钙,阻断凝血系统中依赖钙的凝血因子及预防血小板激活发挥抗凝作用。研究发现,4%枸橼酸钠封管在预防导管血栓方面优于普通肝素钠封管,同时降低出血及导管感染的风险。《美国慢性肾病临床实践指南(K/DOQI)》建议应用<5%枸橼酸钠溶液作为CVC封管液。


抗凝药物使用   对于存在高凝状态,尤其长期依赖导管透析或既往出现过导管血栓事件的患者,考虑给予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或低分子肝素,但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


CRT的治疗


溶栓治疗   尿激酶可直接激活导管内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通过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发挥溶栓作用,进而恢复CVC通畅,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溶栓药物。本中心CRT患者尿激酶溶栓的使用方法如下。将250 000 IU的尿激酶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配成浓度为5 000 IU/mL尿激酶溶液,各25 mL置于2个微量泵中,分别连接导管动静脉端,以4~6 mL/h的速度泵入,持续5~7 d,并监测凝血功能,当纤维蛋白原<1.5 g/L应停止泵入。对于透析日上机前或上机后血流量不足的患者,采用临时溶栓方法,将100 000 IU的尿激酶溶于5 mL生理盐水中,导管动静脉端各推注2.5 mL尿激酶溶液,保留30 min后再测试导管流量,大部分患者效果明显,导管尿激酶缓慢泵入的有效性及长期通畅性要优于单纯尿激酶封管。也可采用浓度为1~2 mg/mL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根据导管容积封管并保留至下次透析前。研究发现,1次/周rt-PA封管可显著降低置管失功的发生率,但因经济成本较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导管更换   首选原位更换以减少对静脉穿刺的损伤,建议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更换导管。其主要过程包括导管入血管处皮下分离出导管并固定、剪断导管并送入导丝、导管回撤造影明确纤维鞘长度及尖端位置、经导丝送入直径合适的球囊扩张破坏原纤维鞘、调整导丝至纤维鞘外,再经导丝置入新导管。通过DSA下球囊扩张协助导管更换的方式安全、有效,其长期导管通畅性更佳。如不具备DSA下球囊扩张的条件,一种方法是原位更换导管,导管长度超过原导管尖端1~2 cm,另一种方法是换位更换导管,重新穿刺中心静脉,这样可避开原纤维鞘,增加导管的通畅性。


CVC拔除   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导管,直到不再需要导管、存在抗凝禁忌、合并导管感染、导管功能障碍或血栓症状持续进展等情况可考虑拔除导管。拔管前建议行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血栓的范围和程度,尤其须注意是否有管周漂浮血栓。CRT可能会伴拔管困难,其原因与导管纤维鞘与中心静脉血管或血栓机化粘连等因素有关,拔管过程中切忌暴力操作,避免血管撕裂,反复多次尝试使导管轻度形变优于持续不断增加力量的单次尝试,首选DSA引导下CVC导管内球囊扩张可使导管轻度形变,有利于松解导管与血管壁周围组织的粘连,临床上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拔管成功率。


总之,CRT作为CVC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危害较大,及时早期诊断并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如注重CRT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干预、规范置管及封管操作,积极溶栓等。临床上应最大程度减少CVC使用率及留置时间,注重HD患者中心静脉资源的保护,对于提高HD患者的长期生存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本文


来源: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订阅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