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Heart杂志发表的纳入11848例房颤患者的日本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即使抗凝治疗有效,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仍较高。
研究发现,高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房颤患者抗凝后发生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危险因素。约三分之一的残余风险可归因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该研究中,年龄<50岁者服用口服抗凝药的比例为39.1%,50~60岁为56.6%,60~65岁为61.0%,65~75岁为64.4%,抗凝药物的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平均随访3年,共发生200例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事件,发病率0.57%,仍然明显高于普通人群(0.1%-0.2%)。
在多变量分析中,≥65岁、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分别使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增加1倍、41%和46%。
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这三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占30%。
来源:Toshiki Maeda, et al. Residual risks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systemic embolism among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with anticoagulation: large-scale real-world data (F-CREATE project). Heart. online first, August 14, 2020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