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发挥药物警戒站带头作用,助力我国药物警戒体系建设

2023-08-08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导语

药物警戒是发现、评估、理解和预防药物不良作用或任何其他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实践与活动。201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2021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了《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药物警戒活动涵盖药品全生命周期,包括药物临床试验期间与药品上市后药物警戒工作两方面的内容,对医疗机构收集和报告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加强监测、药品使用限制和召回以及风险沟通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撰稿专家

张亚同 主任药师


北京医院药学部


撰稿专家

孙雪林 副主任药师


北京医院药学部




医疗机构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涉及与药物警戒活动相关的人员设置、工作职能范畴明确、制度和规程文件出台以及资源与设备配备等多个环节。我国的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尚未完成,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也尚无针对性法律法规出台。目前,医疗机构药物警戒的工作主要集中于药品不良反应和(或)事件的监测、上报与处理,包括:发现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后收集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和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填写药品不良反应和(或)事件报告表或用药错误报告表;定期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和(或)事件报告;提醒临床重点、持续关注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和(或)事件及报告频率较高的药品;暂停使用发生非预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和(或)事件的药品;提醒临床落实减轻或避免的药品不良反应和(或)事件的相关防范措施等。

药物安全问题虽然发现在使用环节,但问题的产生可能是在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风险控制应涉及药品的全生命周期。因此,医疗机构药物警戒还应承担药品质量问题、药品遴选与引进、高警示药品与药源性疾病相关药品的使用、超说明书用药、药物滥用、用药错误及其风险管理等工作。


北京医院药物警戒实践



医疗机构是药物警戒活动的关键参与方,其药物警戒工作的落实是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北京医院作为北京市首批药物警戒站,自2008年起积极配合北京市药物警戒相关研究工作,组织开展药物警戒专题研讨,在评价药品安全性、严重病例分析评价、研究监测工作发展方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持续、稳定、高效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


药品管理工具和系统优化



药物警戒体系的建设应关注系统和管理的风险,借助先进管理工具、构建适宜的系统是防范风险的第一个步骤。为有效降低由于管理不当所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北京医院在2018年引入智能药柜,实现从医嘱系统中自动抓取药品,严格执行多种药物依次拿取的流程,杜绝人为取药与多种药物混拿等事件发生。智能药柜在药品临床使用全流程发挥信息引领作用,各病区除了将常用药品放入智能药柜由药房药师统一管理外,还配备了其他备用基数药品,包括输液药品、冰箱储存的药品、抢救车备用急救药品等。对于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施双人验证取药制度,实现电子化管理,提高管理精准性。北京医院药学部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自动登记各病区基数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并定期对基数药品的品种、数量、储存方式和有效期进行维护。逐步建立覆盖药品购进、储存、调配、使用全流程电子管理系统,实现药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使用可查。


//


药师工作模式信息化、智能化



此外,北京医院药学部充分发挥药物警戒站带头作用,药师工作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过渡。北京医院门诊药房全面使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处方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自主开发中草药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实现超量用药以及毒性中药的主动拦截和提示;积极实施数字化药房建设,在全院各病区配备了智能药柜,装配自动发药机和自动包药机,实现自动核对处方药品、半片计量,调剂差错率大幅降低;实现病房药房药品电子化闭环管理,降低出院带药和病房药品的差错率;开发基于肌酐清除率筛选中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计算软件,实现禁用和慎用药品的提示功能。临床药师也分别在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医学科以及神经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为临床提供多种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咨询,深入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药学技术支持。北京医院还设立了门诊药物咨询室,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宣传合理用药,带动院内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


药学服务适老化



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医院的就诊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10年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占比持续升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容乐观。为此,北京医院药学部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能力,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工作模式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配差错,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智能药柜根据病区的全天用药需求,储备了老年患者常用药品的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等。为减少老年患者因药品种类、剂量和多种药品联用导致的跌倒风险,药学部根据住院药房的药品品种编写了易致跌倒的药品目录,并在单剂量摆药机分包的片剂包装袋上自动生成防跌倒标识,提醒患者注意。


小结



北京医院将持续关注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最新动态,开展三级医疗机构药物警戒职能与工作模式研究,实地调研各三级医院药物警戒工作开展的现状,填补当前医疗机构在药物警戒工作细节落实上的空白,借鉴先进经验固强补弱,促进各方药物警戒能力提升,助力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建设完善,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健康福祉。


往期推荐


药事实战 | 一例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不明原因咳嗽用药重整

药问药答 | 钙尔奇D和骨化三醇,能一起用吗?

药问药答|药品开封后还可以存放多久? 使用期限如何计算?

药问药答 | 这些抗过敏药你了解吗?

今日学药|阿司匹林,世纪神药的“用药宝典”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