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SABCS 对话研究者丨莫红楠教授:乳腺癌有望转变为“热肿瘤”,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23-12-12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莫红楠.jpg


第46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于当地时间2023年12月5-9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成功举办。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2023SABCS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专题活动,亮点研究荟萃,乳腺癌领域专家教授领学,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当地时间12:45,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莫红楠教授在Rapid-fire Session 1: Mini-Oral Presentations专场,进行了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ripalimab plus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in HER2 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based on a Bayesian adaptive randomized design”的口头报告,国际舞台再次奏响中国之声。


会后,“2023SABCS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有幸采访到莫红楠教授,为我们讲解研究思路,剖析研究细节,当提到乳腺癌免疫治疗探索之路时,她表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下面就请跟随小编一起对话研究者!


微信图片_20231212112817.jpg

莫红楠教授(左一)在SABCS现场作汇报



对话研究者


论坛报:请阐述本项研究入选SABCS迷你口头报告的原因/引发国际领域学者关注的理由有哪些?

本研究有较为突出的3个亮点。


第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在乳腺癌这一免疫冷肿瘤中比较不同免疫治疗联合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联合方式包括常规化疗如铂类药物与免疫联合、特殊节拍化疗与免疫联合、抗血管药物贝伐珠单抗与免疫治疗联合。希望能通过比较好的治疗方案将免疫治疗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使更多的患者获益。最后本研究结果也发现了对于乳腺癌这种冷肿瘤,采用节拍化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方案更有利于患者获得更持久的疾病控制。


第二,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的是贝叶斯适应性随机化设计,以主要研究终点疾病控制率为监测指标,在患者的整个入组流程中,入组概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前一阶段患者的疗效来调整下一阶段的入组概率,患者更可能入组到疗效较好的治疗组中,是一种比较新的试验设计。


第三,研究结果。本研究在临床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还报告了转化研究数据结果。在治疗前后都留取了入组患者外周血样本,采用单细胞蛋白组学技术(即质谱流式检测方法)对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蛋白标记物进行动态监测,相当于对患者系统性免疫组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如果免疫治疗有效,患者系统性免疫组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特征性改变。不同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系统性免疫组分影响是不同的,节拍化疗治疗后,患者的系统性免疫组分整体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优化免疫治疗。



论坛报:您认为本研究会为对患者诊疗策略和获益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可能会对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产生一些影响。乳腺癌虽然是冷肿瘤,和肺癌这种热肿瘤有很多不同点,但是目前乳腺癌领域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和肺癌是非常相似的。通常会将传统化疗与免疫治疗直接联合来治疗乳腺癌患者,最后才发现疗效不佳。乳腺癌免疫原性较弱,目前很多研究依据肺癌治疗策略,持续地在乳腺癌领域寻找可能的获益,但无论是PD-L1还是TMB都没有获得很好的疗效。


本研究的思路是要寻找一个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通过不同的联合,比如联合节拍化疗这种特殊的化疗方法,将乳腺癌这一免疫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一方面可以让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疗效变得更加持久;另一方面,可以使原先无法从普通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获益,扩大获益人群。


论坛报:研究开展过程中您和团队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本研究入组阶段正好是新冠疫情时期,医院层面和科室层面都给予了很多帮助,尤其是徐兵河院士和马飞主任对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也得到了紧密医联体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的大力配合,各方合力,虽然在困难时期,我们还是按计划入组了100多例的患者,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研究的研究方向选择也让我感触颇深。本研究是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整个过程由我们研究者设计进行,研究方向其实和国际主流不太相似。就像我刚刚说的,国际上对于乳腺癌免疫治疗是经验性选择联合方案,即使效果不好,但往往会选择挑选生物标志物来寻找获益人群。而本研究思路是希望可以用临床上可及性比较高或者说患者经济压力不大的方案来设计、寻找更优的联合方案扩大乳腺癌免疫治疗获益人群,并且使患者能持久获益,而不是去追求寻找可能获益的“一小撮”人群。


审阅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莫红楠

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桂晶晶


莫红楠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入选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学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转化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年专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青年分会委员

《Cancer Innovation》编委、《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编委、《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委、《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乳腺肿瘤专刊青年编委、《中华肿瘤杂志》青年编委

以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Molecular Cancer、JAMA Network Ope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点击二维码进入“2023SABCS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活动专区,大会精彩内容尽在掌握!


1_982248216_171_85_3_778249911_53af17141086e33c984896f9e06af4d6.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