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医生有多累,有多难?

2020-08-27作者:壹声热点
其他

点击右上方【热点】,查看更多.gif

中国医生有多累?一场手术可以直挺挺地站17个小时……

 

当医生说“天天作息不规律,有时候我会担心自己突然死掉”,却还是半夜义无反顾的去救助患者……

 

你不知道的医生的背后,在这部豆瓣评分9.3分的《中国医生》纪录片中展现了出来。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21.png


忙碌:工作不分昼夜,担心自己突然死掉!

 

“天天就这样作息不规律,工作量大,我就担心有时候我会突然死掉。”这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朱良付感叹的一句话。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24.png


他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脑卒中救治的绿色通道小组组长。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发病急、致残和致死率高,对医院的抢救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大型医院为此设立了专门的绿色通道,医生要做到24小时全天候待命。

 

不管刮风下雨,接到急诊电话立马就要赶到医院。在医院替病患做手术做到凌晨,是家常便饭的事。等到回家吃口饭,一对女儿来不及看顾一下,转身又被电话叫出门。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27.png


朱良付医生长期都处在这样一个高度紧张的两点一线中。他不仅担心病人的猝死,也担心自己在高强度、不规律的作息下会猝死。

 

我国每年有超2000万的病人求诊,医疗系统面临着强大的压力。普通医生在岗,便已经叫苦不迭,更遑论朱良付这样的某一重大疾病领域的专家。

 

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的主任王东进也是如此。凭借手术成功率高达99%的精湛医术,王东进医生被誉为“心脏上的拆弹专家”。

 

有时候一台手术,需要他在台上直挺挺地站上17个小时。在比拼医术之前,首先拼的是体力。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29.png


他也因此落下一身的职业病,颈椎不行、腰也不行,腿静脉曲张。王东进医生害怕自己哪一天就要成为残疾了。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32.png


而在高强度的手术工作之外,周末他还要进行学术会议、下乡讲座和义诊。把自己的经验推广到基层、惠及老百姓。一年365天,几乎无休。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35.png


心累:一边救治患者,另一边患者恶言相向!

 

“我想把你撕成碎片。”河南省人民医院朱良付医生平静地转述了患者曾对他说过的话。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38.png


讽刺的地方在于,病人家属一边恶言相向,一边还不忘让朱良付为她看看心脏上的毛病。

 

即使知道你是个好大夫,她也找你看病,可并不会耽误患者对医者的投诉。这便是一线医患关系最真实的写照——病人对医生充满着期待和依赖,离不开医生;但同时,他们也将医生当作了感情宣泄的出口,对他们满是敌对和不信任。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很多医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朱良付医生讲了一句全片最为触动人心的话:“我们差不多要花上25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位主任医师,如果我要是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43.png


无力:医生是人不是神,不是万能的!

 

医生会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属也得有最坏的打算。医生不是万能的,面对死亡他们也会痛心。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46.p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谈起她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时说:“在1990年,做过我们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顾性分析,做了以后让人家很凄惨,所有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剩一个病人,最后那个病人还是不在了,就整个全军覆灭。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医生工作了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医生再苦,它支持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讲我们天天在做什么……”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49.png


气馁归气馁,孙自敏医生还是迎难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00年起,孙自敏医生带领她的团队进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终于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难题,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带血移植中心,给许多白血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患者得到治愈,但难就难在,有时候,因为当下的技术有限,有时候,因为金钱不足。

 

南京鼓楼医院整形烧伤科徐晔医生接诊过一位59岁的大爷,因煤气爆燃造成全身95%的皮肤重度烧伤。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54.png


老人需要每天换药,将全身的伤口揭开,上药,再重新包好。这种痛苦堪比酷刑,而徐医生也尽量做到尽职尽责,轻手轻脚,让病人不致遭太大的罪。

 

针对老人的情况,徐医生建议他的儿子尽快决定为父亲做植皮手术,不然双手临时植的猪皮会面临感染,有很大风险。但儿子一再表示经济条件有限,已经陆续为老人的病花了二三十万,接下来多次反复的手术和后续治疗,已无力支付。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656.png


医生为了让老人能继续接受治疗,特地向医院申请了2万元的重大疾病救助费。但面对后续无底洞式的金钱投入,老人的儿子最后选择了放弃,在手术前将父亲转移出院。

 

医生的一片苦心最后付诸东流。他说起之前同样一位烧伤患者,最后也是选择出院,不久便离开人世,眼神里充满忧虑。

 

面对无奈的事实,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可能医术都还没有碰到瓶颈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人心的瓶颈了。”


微信图片_20200827090700.png


医生无法去评判患者家属的行为,但每次面对这样的困境,这样的无力感就会倍增。有人说医生看起来冷酷,但徐晔医生告诉记者,这不是冷酷,是冷静,因为这样的情景早就看过了无数次。

 

医生守护着我们普通人的健康,却承受着其他职业也许并不容易有的艰难。

 

谢谢您,中国医生!


本文内容摘编自《中国医生》纪录片。

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